ZHCSRW1C February   2023  – June 2024 AM69 , AM69A

PRODMIX  

  1.   1
  2. 特性
  3. 应用
  4. 说明
    1. 3.1 功能方框图
  5. 器件比较
  6. 端子配置和功能
    1. 5.1 引脚图
    2. 5.2 引脚属性
      1.      10
      2.      11
    3. 5.3 信号说明
      1.      13
      2. 5.3.1  ADC
        1. 5.3.1.1 MCU 域
          1.        16
          2.        17
          3.        18
      3. 5.3.2  DDRSS
        1. 5.3.2.1 MAIN 域
          1.        21
          2.        22
          3.        23
          4.        24
      4. 5.3.3  GPIO
        1. 5.3.3.1 MAIN 域
          1.        27
        2. 5.3.3.2 WKUP 域
          1.        29
      5. 5.3.4  I2C
        1. 5.3.4.1 MAIN 域
          1.        32
          2.        33
          3.        34
          4.        35
          5.        36
          6.        37
          7.        38
        2. 5.3.4.2 MCU 域
          1.        40
          2.        41
        3. 5.3.4.3 WKUP 域
          1.        43
      6. 5.3.5  I3C
        1. 5.3.5.1 MCU 域
          1.        46
      7. 5.3.6  MCAN
        1. 5.3.6.1 MAIN 域
          1.        49
          2.        50
          3.        51
          4.        52
          5.        53
          6.        54
          7.        55
          8.        56
          9.        57
          10.        58
          11.        59
          12.        60
          13.        61
          14.        62
          15.        63
          16.        64
          17.        65
          18.        66
        2. 5.3.6.2 MCU 域
          1.        68
          2.        69
      8. 5.3.7  MCSPI
        1. 5.3.7.1 MAIN 域
          1.        72
          2.        73
          3.        74
          4.        75
          5.        76
          6.        77
          7.        78
        2. 5.3.7.2 MCU 域
          1.        80
          2.        81
      9. 5.3.8  UART
        1. 5.3.8.1 MAIN 域
          1.        84
          2.        85
          3.        86
          4.        87
          5.        88
          6.        89
          7.        90
          8.        91
          9.        92
          10.        93
        2. 5.3.8.2 MCU 域
          1.        95
        3. 5.3.8.3 WKUP 域
          1.        97
      10. 5.3.9  MDIO
        1. 5.3.9.1 MAIN 域
          1.        100
          2.        101
        2. 5.3.9.2 MCU 域
          1.        103
      11. 5.3.10 UFS
        1. 5.3.10.1 MAIN 域
          1.        106
      12. 5.3.11 CPSW2G
        1. 5.3.11.1 MAIN 域
          1.        109
        2. 5.3.11.2 MCU 域
          1.        111
      13. 5.3.12 SGMII
        1. 5.3.12.1 MAIN 域
          1.        114
      14. 5.3.13 ECAP
        1. 5.3.13.1 MAIN 域
          1.        117
          2.        118
          3.        119
      15. 5.3.14 EQEP
        1. 5.3.14.1 MAIN 域
          1.        122
          2.        123
          3.        124
      16. 5.3.15 EPWM
        1. 5.3.15.1 MAIN 域
          1.        127
          2.        128
          3.        129
          4.        130
          5.        131
          6.        132
          7.        133
      17. 5.3.16 USB
        1. 5.3.16.1 MAIN 域
          1.        136
      18. 5.3.17 显示端口
        1. 5.3.17.1 MAIN 域
          1.        139
      19. 5.3.18 PCIE
        1. 5.3.18.1 MAIN 域
          1.        142
      20. 5.3.19 SERDES
        1. 5.3.19.1 MAIN 域
          1.        145
          2.        146
          3.        147
          4.        148
      21. 5.3.20 DSI
        1. 5.3.20.1 MAIN 域
          1.        151
          2.        152
      22. 5.3.21 CSI
        1. 5.3.21.1 MAIN 域
          1.        155
          2.        156
          3.        157
      23. 5.3.22 MCASP
        1. 5.3.22.1 MAIN 域
          1.        160
          2.        161
          3.        162
          4.        163
          5.        164
      24. 5.3.23 DMTIMER
        1. 5.3.23.1 MAIN 域
          1.        167
        2. 5.3.23.2 MCU 域
          1.        169
      25. 5.3.24 CPTS
        1. 5.3.24.1 MAIN 域
          1.        172
        2. 5.3.24.2 MCU 域
          1.        174
      26. 5.3.25 DSS
        1. 5.3.25.1 MAIN 域
          1.        177
      27. 5.3.26 GPMC
        1. 5.3.26.1 MAIN 域
          1.        180
      28. 5.3.27 MMC
        1. 5.3.27.1 MAIN 域
          1.        183
          2.        184
      29. 5.3.28 OSPI
        1. 5.3.28.1 MCU 域
          1.        187
          2.        188
      30. 5.3.29 Hyperbus
        1. 5.3.29.1 MCU 域
          1.        191
      31. 5.3.30 仿真和调试
        1. 5.3.30.1 MAIN 域
          1.        194
          2.        195
      32. 5.3.31 系统和其他
        1. 5.3.31.1 启动模式配置
          1.        198
        2. 5.3.31.2 时钟
          1.        200
          2.        201
        3. 5.3.31.3 系统
          1.        203
          2.        204
        4. 5.3.31.4 EFUSE
          1.        206
        5. 5.3.31.5 VMON
          1.        208
      33. 5.3.32 电源
        1.       210
    4. 5.4 引脚连接要求
  7. 规格
    1. 6.1  绝对最大额定值
    2. 6.2  ESD 等级
    3. 6.3  通电时间 (POH) 限制
    4. 6.4  建议运行条件
    5. 6.5  运行性能点
    6. 6.6  电气特性
      1. 6.6.1  I2C 开漏失效防护 (I2C OD FS) 电气特性
      2. 6.6.2  失效防护复位(FS 复位)电气特性
      3. 6.6.3  HFOSC/LFOSC 电气特性
      4. 6.6.4  eMMCPHY 电气特性
      5. 6.6.5  SDIO 电气特性
      6. 6.6.6  CSI2/DSI D-PHY 电气特性
      7. 6.6.7  ADC12B 电气特性
      8. 6.6.8  LVCMOS 电气特性
      9. 6.6.9  USB2PHY 电气特性
      10. 6.6.10 串行器/解串器 2-L-PHY/4-L-PHY 电气特性
      11. 6.6.11 UFS M-PHY 电气特性
      12. 6.6.12 eDP/DP AUX-PHY 电气特性
      13. 6.6.13 DDR0 电气特性
    7. 6.7  一次性可编程 (OTP) 电子保险丝的 VPP 规格
      1. 6.7.1 OTP 电子保险丝编程的建议运行条件
      2. 6.7.2 硬件要求
      3. 6.7.3 编程序列
      4. 6.7.4 对硬件保修的影响
    8. 6.8  热阻特性
      1. 6.8.1 ALY 封装的热阻特性
      2. 6.8.2 AND 封装的热阻特性
    9. 6.9  温度传感器特性
    10. 6.10 时序和开关特性
      1. 6.10.1 时序参数和信息
      2. 6.10.2 电源时序控制
        1. 6.10.2.1 电源压摆率要求
        2. 6.10.2.2 组合式 MCU 域和 Main 域上电时序
        3. 6.10.2.3 组合式 MCU 域和 Main 域下电时序
        4. 6.10.2.4 隔离式 MCU 域和 Main 域上电时序
        5. 6.10.2.5 隔离式 MCU 域和 Main 域下电时序
        6. 6.10.2.6 独立的 MCU 域和 Main 域,仅 MCU 时序的进入和退出
        7. 6.10.2.7 独立的 MCU 域和 Main 域,DDR 保持状态的进入和退出
        8. 6.10.2.8 独立的 MCU 域和 Main 域,GPIO 保持时序的进入和退出
      3. 6.10.3 系统时序
        1. 6.10.3.1 复位时序
        2. 6.10.3.2 安全信号时序
        3. 6.10.3.3 时钟时序
      4. 6.10.4 时钟规格
        1. 6.10.4.1 输入和输出时钟/振荡器
          1. 6.10.4.1.1 WKUP_OSC0 内部振荡器时钟源
            1. 6.10.4.1.1.1 负载电容
            2. 6.10.4.1.1.2 并联电容
          2. 6.10.4.1.2 WKUP_OSC0 LVCMOS 数字时钟源
          3. 6.10.4.1.3 辅助 OSC1 内部振荡器时钟源
            1. 6.10.4.1.3.1 负载电容
            2. 6.10.4.1.3.2 并联电容
          4. 6.10.4.1.4 辅助 OSC1 LVCMOS 数字时钟源
          5. 6.10.4.1.5 未使用辅助 OSC1
        2. 6.10.4.2 输出时钟
        3. 6.10.4.3 PLL
        4. 6.10.4.4 模块和外设时钟频率
      5. 6.10.5 外设
        1. 6.10.5.1  ATL
          1. 6.10.5.1.1 ATL_PCLK 时序要求
          2. 6.10.5.1.2 ‌ATL_AWS[x] 时序要求
          3. 6.10.5.1.3 ‌ATL_BWS[x] 时序要求
          4. 6.10.5.1.4 ‌ATCLK[x] 开关特性
        2. 6.10.5.2  CPSW2G
          1. 6.10.5.2.1 CPSW2G MDIO 接口时序
          2. 6.10.5.2.2 CPSW2G RMII 时序
            1. 6.10.5.2.2.1 CPSW2G RMII[x]_REF_CLK 时序要求 - RMII 模式
            2. 6.10.5.2.2.2 CPSW2G RMII[x]_RXD[1:0]、RMII[x]_CRS_DV 和 RMII[x]_RX_ER 时序要求 - RMII 模式
            3. 6.10.5.2.2.3 CPSW2G RMII[x]_TXD[1:0] 和 RMII[x]_TX_EN 开关特性 - RMII 模式
          3. 6.10.5.2.3 CPSW2G RGMII 时序
            1. 6.10.5.2.3.1 RGMII[x]_RXC 时序要求 - RGMII 模式
            2. 6.10.5.2.3.2 RGMII[x]_RD[3:0] 和 RGMII[x]_RCTL 的 CPSW2G 时序要求 - RGMII 模式
            3. 6.10.5.2.3.3 CPSW2G RGMII[x]_TXC 开关特性 - RGMII 模式
            4. 6.10.5.2.3.4 RGMII[x]_TD[3:0] 和 RGMII[x]_TX_CTL 开关特性 - RGMII 模式
        3. 6.10.5.3  CSI-2
        4. 6.10.5.4  DDRSS
        5. 6.10.5.5  DSS
        6. 6.10.5.6  eCAP
          1. 6.10.5.6.1 eCAP 的时序要求
          2. 6.10.5.6.2 eCAP 的开关特性
        7. 6.10.5.7  EPWM
          1. 6.10.5.7.1 eHRPWM 的时序要求
          2. 6.10.5.7.2 eHRPWM 的开关特性
        8. 6.10.5.8  eQEP
          1. 6.10.5.8.1 eQEP 的时序要求
          2. 6.10.5.8.2 eQEP 的开关特性
        9. 6.10.5.9  GPIO
          1. 6.10.5.9.1 GPIO 时序要求
          2. 6.10.5.9.2 GPIO 开关特性
        10. 6.10.5.10 GPMC
          1. 6.10.5.10.1 GPMC 和 NOR 闪存 - 同步模式
            1. 6.10.5.10.1.1 GPMC 和 NOR 闪存时序要求 - 同步模式
            2. 6.10.5.10.1.2 GPMC 和 NOR 闪存开关特性 - 同步模式
          2. 6.10.5.10.2 GPMC 和 NOR 闪存 - 异步模式
            1. 6.10.5.10.2.1 GPMC 和 NOR 闪存时序要求 - 异步模式
            2. 6.10.5.10.2.2 GPMC 和 NOR 闪存开关特性 - 异步模式
          3. 6.10.5.10.3 GPMC 和 NAND 闪存 - 异步模式
            1. 6.10.5.10.3.1 GPMC 和 NAND 闪存时序要求 - 异步模式
            2. 6.10.5.10.3.2 GPMC 和 NAND 闪存开关特性 - 异步模式
          4. 6.10.5.10.4 GPMC0 IOSET
        11. 6.10.5.11 HyperBus
          1. 6.10.5.11.1 HyperBus 的时序要求
          2. 6.10.5.11.2 HyperBus 166MHz 开关特性
          3. 6.10.5.11.3 HyperBus 100MHz 开关特性
        12. 6.10.5.12 I2C
        13. 6.10.5.13 I3C
        14. 6.10.5.14 MCAN
        15. 6.10.5.15 MCASP
        16. 6.10.5.16 MCSPI
          1. 6.10.5.16.1 MCSPI - 控制器模式
          2. 6.10.5.16.2 MCSPI - 外设模式
        17. 6.10.5.17 MMCSD
          1. 6.10.5.17.1 MMC0 - eMMC 接口
            1. 6.10.5.17.1.1 旧 SDR 模式
            2. 6.10.5.17.1.2 高速 SDR 模式
            3. 6.10.5.17.1.3 高速 DDR 模式
            4. 6.10.5.17.1.4 HS200 模式
            5. 6.10.5.17.1.5 HS400 模式
          2. 6.10.5.17.2 MMC1/2 - SD/SDIO 接口
            1. 6.10.5.17.2.1 默认速度模式
            2. 6.10.5.17.2.2 高速模式
            3. 6.10.5.17.2.3 UHS-I SDR12 模式
            4. 6.10.5.17.2.4 UHS-I SDR25 模式
            5. 6.10.5.17.2.5 UHS-I SDR50 模式
            6. 6.10.5.17.2.6 UHS-I DDR50 模式
            7. 6.10.5.17.2.7 UHS-I SDR104 模式
        18. 6.10.5.18 CPTS
          1. 6.10.5.18.1 CPTS 时序要求
          2. 6.10.5.18.2 CPTS 开关特性
        19. 6.10.5.19 OSPI
          1. 6.10.5.19.1 OSPI0 PHY 模式
            1. 6.10.5.19.1.1 带数据训练的 OSPI
              1. 6.10.5.19.1.1.1 OSPI 开关特性 - 数据训练
            2. 6.10.5.19.1.2 无数据训练的 OSPI
              1. 6.10.5.19.1.2.1 OSPI 时序要求 - SDR 模式
              2. 6.10.5.19.1.2.2 OSPI 开关特性 - SDR 模式
              3. 6.10.5.19.1.2.3 OSPI 时序要求 - DDR 模式
              4. 6.10.5.19.1.2.4 OSPI 开关特性 - DDR 模式
          2. 6.10.5.19.2 OSPI0 Tap 模式
            1. 6.10.5.19.2.1 OSPI0 Tap SDR 时序
            2. 6.10.5.19.2.2 OSPI0 Tap DDR 时序
        20. 6.10.5.20 OLDI
          1. 6.10.5.20.1 OLDI 开关特性
        21. 6.10.5.21 PCIE
        22. 6.10.5.22 计时器
          1. 6.10.5.22.1 计时器的时序要求
          2. 6.10.5.22.2 计时器的开关特性
        23. 6.10.5.23 UART
          1. 6.10.5.23.1 UART 的时序要求
          2. 6.10.5.23.2 UART 开关特性
        24. 6.10.5.24 USB
      6. 6.10.6 仿真和调试
        1. 6.10.6.1 布线
        2. 6.10.6.2 JTAG
          1. 6.10.6.2.1 JTAG 电气数据和时序
            1. 6.10.6.2.1.1 JTAG 时序要求
            2. 6.10.6.2.1.2 JTAG 开关特性
  8. 详细说明
    1. 7.1 概述
    2. 7.2 功能方框图
    3. 7.3 处理器子系统
      1. 7.3.1 Arm Cortex-A72
      2. 7.3.2 Arm Cortex-R5F
      3. 7.3.3 DSP C71x
    4. 7.4 加速器和协处理器
      1. 7.4.1 GPU
      2. 7.4.2 VPAC
      3. 7.4.3 DMPAC
    5. 7.5 其他子系统
      1. 7.5.1 MSMC
      2. 7.5.2 NAVSS
        1. 7.5.2.1 NAVSS0
        2. 7.5.2.2 MCU_NAVSS
      3. 7.5.3 PDMA 控制器
      4. 7.5.4 电源
      5. 7.5.5 外设
        1. 7.5.5.1  ADC
        2. 7.5.5.2  ATL
        3. 7.5.5.3  CSI
          1. 7.5.5.3.1 摄像头流媒体接口接收器 (CSI_RX_IF) 和 MIPI DPHY 接收器 (DPHY_RX)
          2. 7.5.5.3.2 摄像头流媒体接口发送器 (CSI_TX_IF)
        4. 7.5.5.4  CPSW2G
        5. 7.5.5.5  CPSW9G
        6. 7.5.5.6  DCC
        7. 7.5.5.7  DDRSS
        8. 7.5.5.8  DSS
          1. 7.5.5.8.1 DSI
          2. 7.5.5.8.2 eDP
        9. 7.5.5.9  eCAP
        10. 7.5.5.10 EPWM
        11. 7.5.5.11 ELM
        12. 7.5.5.12 ESM
        13. 7.5.5.13 eQEP
        14. 7.5.5.14 GPIO
        15. 7.5.5.15 GPMC
        16. 7.5.5.16 Hyperbus
        17. 7.5.5.17 I2C
        18. 7.5.5.18 I3C
        19. 7.5.5.19 MCAN
        20. 7.5.5.20 MCASP
        21. 7.5.5.21 MCRC 控制器
        22. 7.5.5.22 MCSPI
        23. 7.5.5.23 MMC/SD
        24. 7.5.5.24 OSPI
        25. 7.5.5.25 PCIE
        26. 7.5.5.26 串行器/解串器
        27. 7.5.5.27 WWDT
        28. 7.5.5.28 计时器
        29. 7.5.5.29 UART
        30. 7.5.5.30 USB
        31. 7.5.5.31 UFS
  9. 应用、实施和布局
  10. 器件连接和布局基本准则
    1. 9.1 电源去耦和大容量电容
      1. 9.1.1 配电网络实施指南
    2. 9.2 外部振荡器
    3. 9.3 JTAG 和 EMU
    4. 9.4 复位
    5. 9.5 未使用的引脚
    6. 9.6 JacintoTM 7 器件硬件设计指南
  11. 10外设和接口的相关设计信息
    1. 10.1 LPDDR4 电路板设计和布局布线指南
    2. 10.2 OSPI 和 QSPI 电路板设计和布局指南
      1. 10.2.1 无环回和内部焊盘环回
      2. 10.2.2 外部电路板环回
      3. 10.2.3 DQS(仅适用于八路闪存器件)
    3. 10.3 USB VBUS 设计指南
    4. 10.4 使用 VMON/POK 的系统电源监测设计指南
    5. 10.5 高速差分信号布线指南
    6. 10.6 散热解决方案指导
  12. 11器件和文档支持
    1. 11.1 器件命名规则
      1. 11.1.1 标准封装编号法
      2. 11.1.2 器件命名约定
    2. 11.2 工具与软件
    3. 11.3 支持资源
    4. 11.4 商标
    5. 11.5 静电放电警告
    6. 11.6 术语表
  13. 12修订历史记录
  14. 13机械、封装和可订购信息
    1. 13.1 封装信息

封装选项

请参考 PDF 数据表获取器件具体的封装图。

机械数据 (封装 | 引脚)
  • ALY|1414
散热焊盘机械数据 (封装 | 引脚)
订购信息

使用 VMON/POK 的系统电源监测设计指南

VMON1_ER_VSYS 引脚提供了一种监测系统电源的方法。该系统电源通常是用于整个系统的单个预稳压电源。监测该电源的方法是将该电源供电的外部分压器电路的输出电压与内部电压基准进行比较,当施加到 VMON1_ER_VSYS 的电压降至内部基准电压以下时,将触发电源故障事件。在选择用于实现外部电阻分压器电路的元件值时,系统设计人员可确定实际系统电源电压跳闸点。在设计电阻分压器电路时,必须了解导致系统电源监测跳闸点可变性的各种因素,这一点很重要。首先要考虑的是 VMON1_ER_VSYS 输入阈值的初始精度,其标称值为 0.45V,变化为 ±3%。建议使用具有相似热系数的精度为 1% 的电阻器来实现电阻分压器。这可更大程度地减小电阻值容差导致的可变性。还必须考虑与 VMON1_ER_VSYS 相关的输入漏电流,因为任何流入引脚的电流都会在分压器输出上产生负载误差。当施加 0.45V 电压时,VMON1_ER_VSYS 输入漏电流范围可能为 10nA 至 2.5µA。

注:

电阻分压器的设计应确保在正常运行条件下,其输出电压绝不超过建议运行条件 中定义的最大值。

图 10-5 给出了一个示例,其中系统电源的标称电压为 5V,最大触发阈值为 5V - 10% 或 4.5V。

对于此示例,必须在选择电阻值时了解哪些变量会影响最大触发阈值,这一点很重要。显然,在尝试设计一个在系统电源下降 10% 之前不会跳闸的分压器时,需要考虑 VMON1_ER_VSYS 输入阈值为 0.45V + 3% 的器件。还需要考虑电阻器容差和输入漏电流的影响,但这些因素对最大触发点的影响可能并不明显。在选择会产生最大触发电压的元件值时,系统设计人员必须考虑以下情况:R1 的值为 1% 低、R2 的值为 1% 高,再加上 VMON1_ER_VSYS 引脚的输入漏电流为 2.5µA。当实现 R1 = 4.81KΩ 且 R2 = 40.2KΩ 的电阻分压器时,结果是最大触发阈值为 4.523V。

一旦选择了满足上述最大触发电压的元件值,系统设计人员就可以通过计算施加的电压来确定最小触发电压,该电压可在 R1 的值为 1% 高、R2 的值为 1% 低且输入漏电流为 10nA 或零时产生 0.45V - 3% 的输出电压。使用零输入漏电流和上面给出的电阻器值,结果为最小触发阈值 4.008 V。

该示例演示了一个范围为 4.008V 至 4.523V 的系统电源电压跳闸点。当 VMON1_ER_VSYS 输入漏电流为 2.5µA 时,该范围中约 250mV 是通过 ±3% 的 VMON1_ER_VSYS 输入阈值精度引入的,约 150mV 是通过 ±1% 的电阻容差引入的,约 100mV 是通过负载误差引入的。

当系统电源为 4.5V 时,该示例中选择的电阻值会通过电阻分压器产生大约 100µA 的偏置电流。通过将流经电阻分压器的偏置电流增大至大约 1mA,可将上述 100mV 的负载误差降低至大约 10mV。因此,系统设计人员在选择元件值时需要考虑电阻分压器偏置电流与负载误差之间的关系。

由于 VMON1_ER_VSYS 具有极小的迟滞和对瞬态的高带宽响应,系统设计人员还应考虑在分压器输出端实现噪声滤波器。这可通过在 R1 上安装一个电容器来实现,如图 10-5 所示。然而,系统设计人员必须根据系统电源噪声和对瞬态事件的预期响应来确定此滤波器的响应时间。

图 10-5 给出了一个示例,其中系统电源的标称电压为 5V,所需的触发阈值为 -10% 或 4.5V。

AM69A AM69 系统电源监测分压器电路图 10-5 系统电源监测分压器电路

VMON2_IR_VCPU 引脚提供了一种监测 VDD_CPU 电源的方法。必须在尽可能靠近电路板上的 VDD_CPU 引脚的位置连接到外部。具有 VMON6_IR_VEXT0P8 的 SoC 可以选择监测其他域,例如 VDD_CORE 或 VDD_MCU。同样,这些信号应尽可能靠近电路板上的 VDD_CORE 或 VDD_MCU 引脚。

VMON3_IR_VEXT1P8VMON4_IR_VEXT1P8 引脚提供了一种监测外部 1.8V 电源的方法。VMON5_IR_VEXT3P3 引脚提供了一种监测外部 3.3V 电源的方法。SoC 内部实施了一个具有软件控制功能的内部电阻分压器。软件可以对这个内部电阻分压器进行编程,以创建适当的欠压和过压中断。这些引脚不应由外部电阻分压器供电。如果监测的电压需要调整,请务必在连接到监测引脚之前缓冲分压电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