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CSVL2 June 2024 TDP2044
PRODUCTION DATA
引脚 | 类型(1) | 说明 | |
---|---|---|---|
名称 | 编号 | ||
DONEn | 7 | O、3.3V 开漏 | 在 SMBus/I2C 主模式下: 指示有效 EEPROM 寄存器加载操作完成。操作所需的外部上拉电阻,例如 4.7kΩ。 高电平:外部 EEPROM 加载失败或未完成 低电平:外部 EEPROM 加载成功并在 SMBus/I2C 从/引脚模式下完成: 该输出为高阻态。该引脚可以悬空。 |
模式 | 25 | I,5 电平 | 设置器件控制配置模式。表 6-3 中提供的 5 电平 IO 引脚。该引脚可以在器件上电或正常运行模式下使用。 L0:引脚模式 – 器件控制配置仅由 strap 配置引脚完成。 L1:SMBus/I2C 主模式 - 从外部 EEPROM 读取器件控制配置。当 TDP2044 成功完成从 EEPROM 的读取时,DONEn 引脚被拉至低电平。在 EEPROM 读取之前、读取期间或读取之后,该模式提供 SMBus/I2C 从设备运行。请注意,在 EEPROM 读取期间,如果外部 SMBus/I2C 主模式希望访问 TDP2044 寄存器,则外部控制器必须支持仲裁。 L2:SMBus/I2C 从模式 – 器件控制配置由具有 SMBus/I2C 主模式的外部控制器完成。 L3 和 L4(悬空):保留 – TI 内部测试模式。 |
EQ0/ADDR0 | 23 | I,5 电平 | 在引脚模式下: 按照表 6-1 中的说明为通道 0-3 设置接收器线性均衡 (CTLE) 增强。只在器件上电时对这些引脚进行采样。 在 SMBus/I2C 模式下: 按照表 6-4 中的说明设置 SMBus/I2C 从地址。只在器件上电时对这些引脚进行采样。 |
EQ1/ADDR1 | 24 | I,5 电平 | |
GAIN / SDA | 27 | I,5 电平 / I/O、3.3V LVCMOS,漏极开路 | 在引脚模式下: 通道 0-3 从器件输入端到输出端的平坦增益(直流和交流)。仅在器件上电时对引脚进行采样。 在 SMBus/I2C 模式下: 3.3V SMBus/I2C 数据。根据 SMBus/I2C 接口标准,需要外部 1kΩ 至 5kΩ 上拉电阻。 |
GND | 1、8、11、18、21、28、31、38、EP | P | 器件的接地基准。 EP:QFN 封装底部的外露焊盘,用作器件的 GND 回路。EP 必须通过低电阻路径连接到一个或多个接地平面。过孔阵列提供到 GND 的低阻抗路径。EP 还改善了散热性能。 |
PD | 6 | I,3.3V LVCMOS | 控制转接驱动器运行状态的 2 级逻辑。在所有器件控制模式下均有效。该引脚具有 1MΩ 内部弱下拉电阻。 高电平:通道 0-3 断电 低电平:上电,通道 0-3 正常运行 |
READ_EN_N | 22 | I,3.3V LVCMOS | 在 SMBus/I2C 主模式下: 器件上电后,当该引脚为低电平时,会启动 SMBus/I2C 主模式 EEPROM 读取功能。EEPROM 读取完成后(通过将 DONEn 置为低电平进行指示),该引脚可保持低电平,以保障器件正常运行。在 EEPROM 加载过程中,器件的信号路径被禁用。 在 SMBus/I2C 从模式和引脚模式下: 在这些模式下,不使用引脚。引脚可以保持悬空。该引脚具有 1MΩ 内部弱下拉电阻。 |
SEL | 2 | I,3.3V LVCMOS | 引脚用于选择多路复用器配置。 L:直接数据路径 – RX[0/1/2/3][P/N] 通过转接驱动器连接到 TX[0/1/2/3][P/N]。 H:交叉数据路径 – RX[0/1/2/3][P/N] 通过转接驱动器连接到 TX[1/0/3/2][P/N]。 在所有器件控制模式下均有效。 59kΩ 内部下拉电阻。 |
TEST / SCL | 26 | I,5 电平 / I/O、3.3V LVCMOS,漏极开路 | 在引脚模式下: TI 测试模式。必须安装外部 1kΩ 下拉电阻。 在 SMBus/I2C 模式下: 3.3V SMBus/I2C 时钟。根据 SMBus/I2C 接口标准,需要外部 1kΩ 至 5kΩ 上拉电阻。 |
RX0N | 30 | I | 均衡器的反相差分输入。从引脚到内部 CM 偏置电压的集成式 50Ω 终端电阻器。通道 0。 |
RX0P | 29 | I | 均衡器的同相差分输入。从引脚到内部 CM 偏置电压的集成式 50Ω 终端电阻器。通道 0。 |
RX1N | 33 | I | 均衡器的反相差分输入。从引脚到内部 CM 偏置电压的集成式 50Ω 终端电阻器。通道 1。 |
RX1P | 32 | I | 均衡器的同相差分输入。从引脚到内部 CM 偏置电压的集成式 50Ω 终端电阻器。通道 1。 |
RX2N | 37 | I | 均衡器的反相差分输入。从引脚到内部 CM 偏置电压的集成式 50Ω 终端电阻器。通道 2。 |
RX2P | 36 | I | 均衡器的同相差分输入。从引脚到内部 CM 偏置电压的集成式 50Ω 终端电阻器。通道 2。 |
RX3N | 40 | I | 均衡器的反相差分输入。从引脚到内部 CM 偏置电压的集成式 50Ω 终端电阻器。通道 3。 |
RX3P | 39 | I | 均衡器的同相差分输入。从引脚到内部 CM 偏置电压的集成式 50Ω 终端电阻器。通道 3。 |
TX0N | 19 | O | 用于 100Ω 差分驱动器输出的反相引脚。通道 0。 |
TX0P | 20 | O | 用于 100Ω 差分驱动器输出的同相引脚。通道 0。 |
TX1N | 16 | O | 用于 100Ω 差分驱动器输出的反相引脚。通道 1。 |
TX1P | 17 | O | 用于 100Ω 差分驱动器输出的同相引脚。通道 1。 |
TX2N | 12 | O | 用于 100Ω 差分驱动器输出的反相引脚。通道 2。 |
TX2P | 13 | O | 用于 100Ω 差分驱动器输出的同相引脚。通道 2。 |
TX3N | 9 | O | 用于 100Ω 差分驱动器输出的反相引脚。通道 3。 |
TX3P | 10 | O | 用于 100Ω 差分驱动器输出的同相引脚。通道 3。 |
VCC | 14、15、34、35 | P | 电源引脚。VCC = 3.3V ±10%。该器件的 VCC 引脚应通过一个低电阻路径与电路板的 VCC 平面相连。在每个 VCC 引脚附近安装一个去耦电容连接至 G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