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CSX80 October   2024 TPS25763-Q1

PRODUCTION DATA  

  1.   1
  2. 特性
  3. 应用
  4. 说明
  5. 器件比较表
  6. 引脚配置和功能
  7. 规格
    1. 6.1  绝对最大额定值
    2. 6.2  ESD 等级
    3. 6.3  建议运行条件
    4. 6.4  建议元件
    5. 6.5  热性能信息
    6. 6.6  降压/升压稳压器
    7. 6.7  CC 电缆检测参数
    8. 6.8  CC VCONN 参数
    9. 6.9  CC PHY 参数
    10. 6.10 热关断特性
    11. 6.11 振荡器特性
    12. 6.12 ADC 特性
    13. 6.13 TVSP 参数
    14. 6.14 输入/输出 (I/O) 特性
    15. 6.15 BC1.2 特性
    16. 6.16 I2C 要求和特性
    17. 6.17 典型特性
  8. 参数测量信息
  9. 详细说明
    1. 8.1 概述
    2. 8.2 功能方框图
    3. 8.3 特性说明
      1. 8.3.1  器件电源管理和监控电路
        1. 8.3.1.1 VIN UVLO 和使能/UVLO
        2. 8.3.1.2 内部 LDO 稳压器
      2. 8.3.2  TVSP 器件配置和 ESD 保护
      3. 8.3.3  外部 NFET 和 LSGD
      4. 8.3.4  降压/升压稳压器
        1. 8.3.4.1  降压/升压稳压器运行
        2. 8.3.4.2  开关频率、频率抖动、相移和同步
        3. 8.3.4.3  VIN 电源和 VIN 过压保护
        4. 8.3.4.4  反馈路径和误差放大器
        5. 8.3.4.5  跨导体和补偿
        6. 8.3.4.6  输出电压 DAC、软启动和电缆压降补偿
        7. 8.3.4.7  VBUS 过压保护
        8. 8.3.4.8  VBUS 欠压保护
        9. 8.3.4.9  电流检测电阻器 (RSNS) 和电流限制运行
        10. 8.3.4.10 降压/升压峰值电流限制
      5. 8.3.5  USB-PD 物理层
        1. 8.3.5.1 USB-PD 编码和信令
        2. 8.3.5.2 USB-PD 双相标记编码
        3. 8.3.5.3 USB-PD 发送 (TX) 和接收 (Rx) 掩码
        4. 8.3.5.4 USB-PD BMC 发送器
        5. 8.3.5.5 USB-PD BMC 接收器
        6. 8.3.5.6 静噪接收器
      6. 8.3.6  VCONN
      7. 8.3.7  电缆插拔和方向检测
        1. 8.3.7.1 配置为源端
        2. 8.3.7.2 配置为接收端
        3. 8.3.7.3 配置为 DRP
        4. 8.3.7.4 过压保护(Px_CC1,Px_CC2)
      8. 8.3.8  ADC
        1. 8.3.8.1 ADC 分压器分压比
      9. 8.3.9  BC 1.2 模式、传统模式和快速充电模式(Px_DP、Px_DM)
      10. 8.3.10 DisplayPort 热插拔检测 (HPD)
      11. 8.3.11 USB2.0 低速端点
      12. 8.3.12 数字接口
        1. 8.3.12.1 常规 GPIO
        2. 8.3.12.2 I2C 缓冲器
      13. 8.3.13 I2C 接口
        1. 8.3.13.1 I2C 接口说明
        2. 8.3.13.2 I2C 时钟延展
        3. 8.3.13.3 I2C 地址设置
        4. 8.3.13.4 唯一地址接口
        5. 8.3.13.5 I2C 上拉电阻计算
      14. 8.3.14 数字内核
        1. 8.3.14.1 器件存储器
        2. 8.3.14.2 内核微处理器
      15. 8.3.15 NTC 输入
      16. 8.3.16 热传感器和热关断
    4. 8.4 器件功能模式
  10. 应用和实施
    1. 9.1 应用信息
    2. 9.2 典型应用
      1. 9.2.1 设计要求
      2. 9.2.2 详细设计过程
        1. 9.2.2.1 应用程序 GUI 选择
        2. 9.2.2.2 EEPROM 选择
        3. 9.2.2.3 EN/UVLO
        4. 9.2.2.4 检测电阻器 RSNS、RCSP、RCSN 和 CFILT
        5. 9.2.2.5 电感器电流
        6. 9.2.2.6 输出电容器
        7. 9.2.2.7 输入电容器
      3. 9.2.3 应用曲线
    3. 9.3 电源相关建议
    4. 9.4 布局
      1. 9.4.1 布局指南
      2. 9.4.2 布局示例
  11. 10器件和文档支持
    1. 10.1 文档支持
      1. 10.1.1 相关文档
    2. 10.2 接收文档更新通知
    3. 10.3 支持资源
    4. 10.4 商标
    5. 10.5 静电放电警告
    6. 10.6 术语表
  12. 11修订历史记录
  13. 12机械、封装和可订购信息
    1.     106

封装选项

机械数据 (封装 | 引脚)
散热焊盘机械数据 (封装 | 引脚)
订购信息

VIN 电源和 VIN 过压保护

VIN 电源

输入电源引脚 IN 上的电压 VIN(相对于 AGND 测量)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 过压:电压 VIN 不得超过 40V 的绝对最大值,在预期的工作条件下不得超过 36V。汽车应用通常需要外部瞬态抑制器来满足此要求。
  • 负载突降:当转换器正在运行且 VIN 超过 18V 时,正压摆率 dVIN/dt 不得超过 200V/ms。
  • 双电池:当转换器未运行时,正压摆率 dVIN/dt 不得超过 10V/µs。输入 EMI 滤波器有助于降低输入电压压摆率。
  • 反向电池:电压 VIN 不得低于 -0.3V。汽车应用通常需要外部反向电压阻断电路。

降压/升压开关转换器能够在 6.8V < VIN < 18V 的输入电源电压范围内提供 65W 满额定输出功率。输入电压可以降至 UVLO 阈值,前提是输出功率级别适当降额。

VIN 过压保护电路

TPS25763-Q1 包含可保护动力总成免受负载突降和双电池情况影响的电路。当 VIN 超过大约 19V 时,比较器会判定发生了输入过压情况。该比较器发送一个信号以关闭开关转换器。降压/升压内部功率 FET 中的晶体管 M1、M2 和 M3 关断,晶体管 M4 导通。但是,电流仍会流过电感器。可能存在两种情况:电流可能正向流动(从 SW1 流向 SW2)或反向流动(从 SW2 流向 SW1)。反向电流将使 M1 的体二极管正向偏置。然后,电感器上的电压等于该二极管的正向电压与输入电压之和,这足以使电感器电压快速下降至零。正向电流将使 M2 的体二极管正向偏置。释放电感器电流后,一个小型线性稳压器将 SW1 偏置到大约 15V。过压条件消失后,开关稳压器可以恢复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