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CSR20A November   2023  – June 2024 TPS6522005-EP

PRODUCTION DATA  

  1.   1
  2. 特性
  3. 应用
  4. 说明
  5. 引脚配置和功能
  6. 规格
    1. 5.1  绝对最大额定值
    2. 5.2  ESD 等级
    3. 5.3  建议运行条件
    4. 5.4  热性能信息
    5. 5.5  系统控制阈值
    6. 5.6  BUCK1 转换器
    7. 5.7  BUCK2、BUCK3 转换器
    8. 5.8  通用 LDO(LDO1、LDO2)
    9. 5.9  通用 LDO(LDO3、LDO4)
    10. 5.10 GPIO 和多功能引脚(EN/PB/VSENSE、nRSTOUT、nINT、GPO1、GPO2、GPIO、MODE/RESET、MODE/STBY、VSEL_SD/VSEL_DDR)
    11. 5.11 电压和温度监测器
    12. 5.12 I2C 接口
    13. 5.13 典型特性
  7. 详细说明
    1. 6.1 概述
    2. 6.2 功能方框图
    3. 6.3 特性说明
      1. 6.3.1  上电时序
      2. 6.3.2  下电时序
      3. 6.3.3  按钮和使能输入 (EN/PB/VSENSE)
      4. 6.3.4  复位到 SoC (nRSTOUT)
      5. 6.3.5  降压转换器(Buck1、Buck2 和 Buck3)
        1. 6.3.5.1 双随机展频 (DRSS)
      6. 6.3.6  线性稳压器(LDO1 至 LDO4)
      7. 6.3.7  中断引脚 (nINT)
      8. 6.3.8  PWM/PFM 和低功耗模式 (MODE/STBY)
      9. 6.3.9  PWM/PFM 和复位 (MODE/RESET)
      10. 6.3.10 电压选择引脚 (VSEL_SD/VSEL_DDR)
      11. 6.3.11 通用输入或输出(GPO1、GPO2 和 GPIO)
      12. 6.3.12 与 I2C 兼容的接口
        1. 6.3.12.1 数据有效性
        2. 6.3.12.2 启动和停止条件
        3. 6.3.12.3 传输数据
    4. 6.4 器件功能模式
      1. 6.4.1 运行模式
        1. 6.4.1.1 OFF 状态
        2. 6.4.1.2 INITIALIZE 状态
        3. 6.4.1.3 运行状态
        4. 6.4.1.4 STBY 状态
        5. 6.4.1.5 故障处理
    5. 6.5 多 PMIC 运行
    6. 6.6 NVM 编程
      1. 6.6.1 TPS6522005-EP 默认 NVM 设置
      2. 6.6.2 初始化状态下的 NVM 编程
      3. 6.6.3 运行状态下的 NVM 编程
    7. 6.7 用户寄存器
    8. 6.8 器件寄存器
  8. 应用和实施
    1. 7.1 应用信息
    2. 7.2 典型应用
      1. 7.2.1 典型应用示例
      2. 7.2.2 设计要求
      3. 7.2.3 详细设计过程
        1. 7.2.3.1 Buck1、Buck2、Buck3 设计过程
        2. 7.2.3.2 LDO1、LDO2 设计过程
        3. 7.2.3.3 LDO3、LDO4 设计过程
        4. 7.2.3.4 VSYS、VDD1P8
        5. 7.2.3.5 数字信号设计过程
      4. 7.2.4 应用曲线
    3. 7.3 电源相关建议
    4. 7.4 布局
      1. 7.4.1 布局指南
      2. 7.4.2 布局示例
  9. 器件和文档支持
    1. 8.1 接收文档更新通知
    2. 8.2 支持资源
    3. 8.3 商标
    4. 8.4 静电放电警告
    5. 8.5 术语表
  10. 修订历史记录
  11. 10机械、封装和可订购信息

封装选项

机械数据 (封装 | 引脚)
散热焊盘机械数据 (封装 | 引脚)
订购信息

PWM/PFM 和低功耗模式 (MODE/STBY)

TPS6522005-EP 通过 I2C 控制或通过 MODE/STBY 引脚支持低功耗模式。通过 MFP_2_CONFIG 寄存器中的 MODE_STBY_CONFIG 位选择引脚的配置。可以通过写入 MFP_1_CONFIG 寄存器中的 MODE_STBY_POLARITY 位来配置此引脚的极性。上电后,不得更改极性配置。只能将 MODE/RESET 或 MODE/STBY 配置为 MODE。如果两者都配置为 MODE,则优先采用 MODE/RESET,而忽略 MODE/STBY。

MODE/STBY 配置为“MODE”:

  • 如果配置为“MODE”,则引脚状态决定降压转换器的开关模式。此选择仅适用于准固定频率模式。
  • 强制此引脚的持续时间超过 tDEGLITCH_MFP 会强制降压稳压器进入 PWM 模式(与负载电流无关)。将此引脚置为低电平无效可让降压稳压器进入 PFM 模式。进入 PFM 和从 PFM 退出由负载电流控制。只能将一个引脚(MODE/STBY 或 MODE/RESET)配置为“MODE”。
  • 也可以通过写入 MFP_1_CONFIG 寄存器中的 MODE_I2C_CTRL 位来控制自动 PFM/强制 PWM 的选择。
  • MODE 的改变不会导致状态转换。
  • 在三个降压转换器之一上电期间,屏蔽此电源轨上的 MODE 更改,仅在斜坡完成后更改才会生效。

MODE/STBY 配置为“STBY”:

  • 强制此引脚持续时间超过 tDEGLITCH_MFP 会定序关断在 STBY_1_CONFIG 或 STBY_2_CONFIG 寄存器中选择关闭的电源轨。将此引脚置为无效会再次对所选的电源轨进行定序开启。
  • 如果在 STBY 状态期间支持 I2C 通信,则还可以通过写入 MFP_CTRL 寄存器中的 STBY_I2C_CTRL 位来控制进入和退出 STBY 状态的转换。
  • 根据定义,配置为“STBY”的 MODE/STBY 引脚的变化确实会导致状态转换。
  • 无论引脚设置如何,器件始终会上电以进入 ACTIVE 状态。器件仅在进入 ACTIVE 状态后才会对 STBY 引脚状态或 I2C 命令作出反应。

MODE/STBY 配置为“MODE 和 STBY”:

  • 该引脚可配置为同时执行 MODE 和 STBY 功能
  • 强制此引脚持续时间超过 tDEGLITCH_MFP 会定序关断在 STBY_1_CONFIG 或 STBY_2_CONFIG 寄存器中选择关闭的电源轨,并允许进入自动 PFM 模式(仅适用于准固定频率模式)。将此引脚置为无效会再次对所选的电源轨进行定序开启,并强制降压稳压器进入强制 PWM 模式。此配置需要协调极性设置。
  • 如果通过写入 MFP_CTRL 寄存器中的 STBY_I2C_CTRL 位来命令进入和退出 STBY 状态的转换(前提是在 STBY 状态期间支持 I2C 通信),则需要通过写入 MFP_1_CONFIG 寄存器中的 MODE_I2C_CTRL 位来单独执行 MODE 更改命令。
  • 根据定义,配置为“MODE 和 STBY”的 MODE/MODE 引脚的变化确实会导致状态转换。
  • 默认情况下,STBY 会置为无效且忽略该引脚,直至器件完成上电序列。在三个降压转换器之一上电期间,屏蔽此电源轨上的 MODE 更改,仅在斜坡完成后更改才会生效。即使在电源轨斜坡期间(INITIALIZE 转换到 ACTIVE 期间除外),系统也会对 STBY 引脚发出的状态更改命令作出反应。

请查看下面的引脚和 I2C 命令真值表。

表 6-3 MODE/STBY 配置

引脚名称

引脚配置

(MODE_STBY_CONFIG)

引脚极性

(MODE_STBY_POLARITY)

引脚状态

(原理图)

I2C 控制

(MODE_I2C_CTRL)

结果函数

MODE/STBY

MODE

x

x

1h

强制 PWM

MODE/STBY

MODE

0h

L

0h

自动 PFM

MODE/STBY

MODE

0h

H

0h

强制 PWM

MODE/STBY

MODE

1h

L

0h

强制 PWM

MODE/STBY

MODE

1h

H

0h

自动 PFM

MODE/STBY

STBY

0

L

x

STBY

MODE/STBY

STBY

0

H

x

ACTIVE

MODE/STBY

STBY

1

L

x

ACTIVE

MODE/STBY

STBY

1

H

x

ST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