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CACS9 june   2023 UCC256402 , UCC256403 , UCC256404

 

  1.   1
  2.   摘要
  3.   商标
  4. 1UCC25640x 常见问题解答
    1. 1.1  要对 LLC 谐振转换器进行时域仿真和基本谐波分析,应使用哪种变压器模型?
      1. 1.1.1 采用 T 型变压器模型的 LLC 设计
    2. 1.2  如何将外部栅极驱动器连接到 UCC25640x 以实现高栅极驱动器电流能力?
    3. 1.3  在为 PFC-LLC 交流/直流转换器供电时,建议采用什么顺序?
    4. 1.4  如何在轻负载期间消除麻烦的 ZCS 检测?
    5. 1.5  将 UCC25640x 控制器的 FB 引脚电压保持在恒定电平的目的是什么?
    6. 1.6  如何改进 UCC25640x 控制器 HS 引脚上的压摆率检测?
    7. 1.7  如何以开环方式运行 UCC25640x 控制器?
    8. 1.8  如果控制器的 VCR 引脚峰峰值电压超过 6V,会发生什么情况?
    9. 1.9  哪些 UCC25640x 设置会影响 LLC 的启动持续时间?
    10. 1.10 导致 LLC 次级侧绕组电流不平衡的原因是什么?
    11. 1.11 如何使用 UCC25640x 控制器设计用于 LLC 的 TL431 补偿器
      1. 1.11.1 HHC 控制下的 LLC 被控对象传递函数
      2. 1.11.2 具有 TL431 的 2 类和 3 类补偿器 [20]
        1. 1.11.2.1 2 类补偿器
        2. 1.11.2.2 不带快速通道的 2 类补偿器
        3. 1.11.2.3 具有快速通道的 3 类补偿器
        4. 1.11.2.4 不带快速通道的 3 类补偿器
      3. 1.11.3 3 类补偿器设计示例
    12. 1.12 如何设计适用于电池充电和 LED 驱动器应用的 LLC?
      1. 1.12.1 LED 驱动器设计示例
      2. 1.12.2 电池充电器设计示例
    13. 1.13 如何实现 CC-CV 反馈控制?
      1. 1.13.1 电压反馈环路(类型 2)传递函数
      2. 1.13.2 电流反馈环路(2 类)传递函数
    14. 1.14 基于负载功率为 UCC25640x 配置突发模式阈值的最简单方法是什么?
    15. 1.15 如何避免 UCC25640x 控制器进入突发模式?
    16. 1.16 在突发模式期间,防止 VCC 降至 VCC 重启阈值以下的方法是什么?
    17. 1.17 BMTL 阈值如何影响输出电压纹波以及 VCC 引脚电压和磁化电流?
    18. 1.18 如何设计适用于 LLC 的磁性元件?
      1. 1.18.1 LLC 谐振电感器设计
      2. 1.18.2 LLC 变压器设计
    19. 1.19 在 ZCS 检测期间以及在没有有效压摆率检测的情况下如何确定 UCC25640x 中的死区时间?
  5. 2参考文献

LLC 变压器设计

第 1 步:LLC 中心抽头变压器规格

方程式 115. 变压器的磁化电感值  L m = 510 u H
方程式 116. 初级/次级匝数比  n = 16.5
方程式 117. 次级二极管的正向压降  V f = 0.7 V
方程式 118. 在最小输入电压 (365V) 和最大输出功率(12V、15A)下: 磁化电感器的峰值电流  I m p _ max = 1.15 A   磁化电感器的 RMS 电流  I m r m s _ max = 0.74 A) 初级绕组的峰值电流  I p _ max = 1.9 A   初级绕组的 RMS 电流  I p r m s _ max = 1.27 A) 每个次级绕组的峰值电流  I s _ max = 32.2 A)   每个次级绕组的 RMS 电流  I s r m s _ max = 13.65 A) 开关频率  f s W _ min = 77 k H z
方程式 119. 在额定输入电压 (390V) 和最大输出功率(12V、15A)下: 磁化电感器的峰值电流  I m p = 1.1 A   磁化电感器的 RMS 电流  I m r m s = 0.68 A) 初级绕组的峰值电流  I p = 1.78 A)   初级绕组的 RMS 电流  I p r m s = 1.22 A) 每个次级绕组的峰值电流  I s = 28.9 A)   每个次级绕组的 RMS 电流  I s r m s = 13 A 开关频率  f s W = 88 k H z

第 2 步:根据输出功率选择磁芯

方程式 120. 磁芯的面积乘积  A p = W a A c = n = 1 m I n V n J r m s _ n 4 K u f s W B m ( m 4 )  

[参考文献 16 中的公式 11.12]

方程式 121. 其中  W a  是窗口面积,  A c  是磁芯面积 
方程式 122. I n  是流经第 n  个绕组的电流的 rms 值
方程式 123. V n  是第 n  个绕组的电压的 rms 值
方程式 124. J r m s _ n  是第 n  个绕组的电流密度的 rms 值:  4   t o  6 A / m m 2
方程式 125. K u  是窗口利用率系数(对于利兹线,它是:0 .3 至 0 .4)
方程式 126. B m  是磁芯的峰值磁通密度 

选择 Bm 时,应确保工作频率下的磁芯损耗功率密度应小于 150mW/cm3,以实现自然对流冷却。

一般而言,建议用于减少磁芯损耗的磁性材料是 Ferroxcube 的 3C95、3F4(Ferroxcube 磁芯和配件)和 TDK 的 PC47、PC90、PC95(TDK 磁芯和配件)。

方程式 127. 对于需要有图案或彩色的表面等其他类型表面的  K u = 0.3 ,   J r m s _ p = 5 A / m m 2 J r m s _ s = 6 A / m m 2   B m = 0.15 T ,   A p 6476.9 m m 4  

在本设计中,选择了采用 3C95 材料的 PQ26/25 磁芯。该磁芯的有效横截面积 A c = 120 m m 2 Ferroxcube PQ26/25 磁芯数据表)和最小绕组面积,平均匝长为 W a = 50.97 m m 2 , M L T = 56.2 m m Ferroxcube PQ26/25 线轴数据表)。磁芯、线轴、夹具可在采用 3C95 的 PQ26/25PQ26/25 线轴PQ26/25 磁芯夹具 获得。

第 3 步:计算匝数和气隙

方程式 128. N p × A c × ( 2 × B m ) = n × ( V o + V f ) 2 × f s W
方程式 129. N p = 16.5 × ( 12 + 0.7 ) 120 × 10 6 × 2 × 0.15 × 2 × 88 × 10 3 = 33.0729
方程式 130. N s = N p n = 33.07 16.5 = 2.0044
方程式 131. 我们来考虑初级匝数 ( N p ) 和次级匝数 ( N s ),它们分别为 33 和 2
方程式 132. 空气间隙长度为  l g = μ o A c N p 2 L m = 4 π × 10 7 × 120 × 10 3 × 33 2 510 × 10 6 = 0.32 m m

第 4 步:初级和次级的导线选择

方程式 133. 初级裸露绕组的有效横截面积应为  A) W p = I p r m s J r m s = 1.22 5 = 0.244 m m 2
方程式 134. AWG23 的铜面积约为 0 .2558 m m 2  这最接近所需的铜面积 。 
方程式 135. 一般来说,对于高频(100kHz 左右)设计,应为每根绞线选择 AWG38-42
方程式 136. 覆铜的皮肤深度  88 k H z  为  δ W = 66.2 f   ( m m )  =  66.2 88 , 000 =   0.2232 m m

[参考文献 16 中的公式 10.148]

方程式 137. 此处选择了具有 30 股的 AWG 38,原因如下: 
方程式 138. 1 .其总铜面积 ( 0.2432 m m 2 ) 最接近所需铜面积
方程式 139. 2 .每个股的直径远小于皮肤深度,因此流经每个股的电流将是均匀的
方程式 140. 3 .而且随时可用

来自 MWS Wire Industries 的利兹线数据

方程式 141. 因此实际的电流密度是  J p _ a c t = 1.22 0.2432 = 5.01 A) m m 2
方程式 142. 带绝缘层时,具有 50 股的 38AWG 的总直径 ( d o p S E R V E D   L I T Z   W I R E  具体  38 A W G  为 0 .7874mm
方程式 143. 初级绕组所需面积  =   N p × π × d o p 2 4 = 33 × π × 0.7874 2 4 = 16.0692 m m 2
方程式 144. 对于每个次级绕组,每个次级的裸露绕组的有效横截面积  应该是  A) W s = I s r m s J r m s = 13 6 = 2.167 m m 2
方程式 145. AWG14 的铜面积约为 2 .082 m m 2  这最接近所需的铜面积
方程式 146. 此处,每个次级绕组均考虑使用 260 股 AWG38,其裸铜约为 2 .1078 m m 2
方程式 147. 因此,每个次级绕组的实际电流密度为  J s _ a c t = 13 2 .1078 = 6.16 A) m m 2
方程式 148. 带绝缘层时,具有 260 股的 38AWG 的总直径 ( d o s U N S E R V E D   L I T Z   W I R E  具体  38 A W G  为 2 .286mm

Remington Industries 的利兹线数据Digikey 链接

方程式 149. 每个次级绕组所需的面积  =   N s × π × d o s 2 4 = 2 × π × 2.286 2 4 = 8.2087 m m 2
方程式 150. 窗户利用率系数  K u = A r e a   o c c u p i e d   b y   e a c h   W i n d i n g O v e r a l l   W i n d o W   A r e a = 16.0692 + 8.2087 + 8.2087 50.97 = 0.637

第 5 步:计算交错绕组的导线损耗

方程式 151. 线轴的绕组宽度为 13 .56mm

Ferroxcube PQ26/25 线轴数据表)。

方程式 152. 在初级,因为有 33 束总直径为 0 .7874mm 的匝数,所以  捆绑绕组层 ( N p l ) 总数为 2
方程式 153. 每束的总股数  k p   = 30
方程式 154. 每束中的股线均被建模为正方形,束每一侧的股线为  k p = 30 6  
方程式 155. 每层中的总股数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出:  N p s l = 一层中的束匝数  ×  方形束每边的股数 = 17 × 6 = 102
方程式 156. 每匝的平均长度为  l T = 56.2 m m

Ferroxcube PQ26/25 线轴数据表)。

方程式 157. 单股 AWG38 绞线的直流电阻为  R W D C s = l T × A W G 38  每米直流电阻 = 56.2 m m × 2.1266   Ω / m = 119.5 m Ω
方程式 158. 单层的交流功率损耗由下式给出  P a c =  单层的直流功率损耗 × φ × Q ' ( φ , m )

[参考文献 9 中的公式 10.80]

方程式 159. 此处  φ = η π 4 d s δ   其中  η  是孔隙因子,  d s  是股裸线直径,  δ  是给定频率的皮肤深度

[参考文献 9 中的公式 10.74]

方程式 160. Q ' ( φ , m ) = ( 2 m 2 2 m + 1 ) G 1 ( φ ) 4 m ( m 1 ) G 2 ( φ )

[参考文献 9 中的公式 10.81]

方程式 161. G 1 ( φ ) = sinh ( 2 φ ) + sin ( 2 φ ) cosh ( 2 φ ) - cos ( 2 φ ) G 2 ( φ ) = sinh ( φ ) cos ( φ ) + cosh ( φ ) sin ( φ ) cosh ( 2 φ ) - cos ( 2 φ )

[参考文献 9 中的公式 10.76]

方程式 162. 每层的 m 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求出  m = m m f ( h ) m m f ( h ) m m f ( 0 ) 其中 h 是每层的厚度

[参考文献 9 中的公式 10.81]

方程式 163. 在此设计示例中,初级每一层的直流功率损耗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流经每股的 RMS 电流的平方 × 单股的直流电阻 × 单层中的总股数 = I r m s k 2 × R W D C s × N p s l = 1.22 30 2 × 119.5 m Ω × 102 = 20.6 m W
方程式 164. 孔隙因子 η p = 每层的股数 ( N p s l ) x 带绝缘层的股直径 线轴宽度 = 102 × 0.124 m m 13 .56mm = 0.933
方程式 165. 对于每个次级绕组,因为有 2 束匝,每匝总直径为 2 .286mm,  所以捆绑绕组层 ( N s 1 l ,   N s 2 l ) 为 1
方程式 166. 每个次级绕组束的总股数  k s   = 260
方程式 167. 每束中的股线均被建模为正方形,束每一侧的股线为  k s = 260 16  
方程式 168. 次级每一层的股线总数为  N s s l = 一层中的束匝数  ×  方形束每边的股数 = 2 × 16 = 32
方程式 169. 次级一股 AWG38 的直流电阻为  R W D C s = l T × A W G 38  每米直流电阻 = 56.2 m m × 2.1266   Ω / m = 119.5 m Ω
方程式 170. 次级一个层的直流功率损耗计算公式为 = 流经每股的 RMS 电流的平方 × 单股的直流电阻 × 单层中的总股数 = I r m s k 2 × R W D C s × N s s l = 13 260 2 × 119.5 m Ω × 32 = 9.56 m W
方程式 171. 孔隙因子 η s = 每层的股数 ( N s s l ) x 带绝缘层的股直径 线轴宽度 = 32 × 0.124 m m 13 .56mm = 0.3
方程式 172. 所以,层顺序是  1 .初级绕组的第一束层  2 .次级 1 束层  3 .次级 2 束层  4 .初级绕组的第 2 束层 
方程式 173. 对于初级,  φ p = η π 4 d s δ = 0.933 π 4 0.1007 0.2232 = 0.386
方程式 174. 对于次级,  φ s = η π 4 d s δ = 0.3 π 4 0.1007 0.2232 = 0.219
方程式 175. 初级每一层产生的 MMF = 流经每股的电流 × 层中的股数 = I p r m s k p × N p s l
方程式 176. S o ,  第 1 层的 m 值可由下式确定  m = I p r m s k p × N p s l I p r m s k p × N p s l - 0 = 1
方程式 177. 第 2 层的 m 值可由下式确定  m = 2 I p r m s k p × N p s l 2 I p r m s k p × N p s l - I p r m s k p × N p s l = 2
方程式 178. 同样,其他相邻层的 m 值增加 1 。因为第一个  捆绑初级有 6 层,m 值最多增加到 6
方程式 179. 按照相同的方法求出其他层的 m 值
方程式 180. 初级中所有层的铜损耗由下式给出  P p W = 初级每一层的直流功率损耗 × m = 1 6 φ Q ' ( φ , m ) + m = 8.043 3.043 φ Q ' ( φ , m ) = 295 m W
方程式 181. 次级 1 中所有层的铜损耗由下式给出  P s W 1 = 次级 1 每一层的直流功率损耗 × m = 11.763 3.237 φ Q ' ( φ , m ) = 158 m W
方程式 182. 次级 2 中所有层的铜损耗由下式给出  P s W 2 = 次级 2 每一层的直流功率损耗 × m = 4.237 19.237 φ Q ' ( φ , m ) = 170 m W
方程式 183. 总铜损耗 P w = P p W + P s W 1 + P s W 2 = 295 m W + 158 m W + 170 m W = 0.623 m W

第 6 步:计算磁通密度和磁芯损耗

方程式 184. 额定输入电压下磁芯磁通量密度的幅值为  B m = L m I m p N p A c = 510 × 10 6 × 1.1 33 × 120 × 10 6 = 0.142 T
方程式 185. 单位体积的磁芯损耗 ( P v ),在  0.142 T ,   88 k H z  为  130 m W / c m 3
方程式 186. 总磁芯损耗为  P C = V C P v = 130 m W / c m 3 × 6530 m m 3 = 848 m W
方程式 187. 最低输入电压下磁芯磁通量密度的幅值为  B m _ max = L m I m p _ max N p A c = 510 × 10 6 × 1.15 33 × 120 × 10 6 = 0.148 T
方程式 188. 在最坏情况电流下,  B m _ max  小于铁氧体材料的饱和磁通密度

第 7 步:计算温升和线轴拟合

方程式 189. 变压器的总功率损耗为  P W c = P W + P C = 1.472 W
方程式 190. PQ26/25 磁芯的表面积为  A t = 32.6 c m 2

表 3-39

方程式 191. 表面功率损耗密度为  ψ = P W c A t = 1.472 W 32.6 c m 2 = 0.045 W / c m 2
方程式 192. 变压器的温升为  Δ T = 450 ψ 0.826 = 450 × 0.045 W / c m 2 0.826 = 34.7   o C

[参考文献 16 中的公式 10.193]

方程式 193. 实际磁芯窗口利用率系数为  K u = A r e a   o c c u p i e d   b y   e a c h   W i n d i n g O v e r a l l   W i n d o W   A r e a = 16.0692 + 8.2087 + 8.2087 50.97 = 0.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