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CAD51 October   2022 LM5123-Q1

 

  1.   1
  2.   如何使用 LM5123 设计升压转换器
  3.   商标
  4. 1设计示例
  5. 2计算和元件选型
    1. 2.1  开关频率
    2. 2.2  初始电感计算
    3. 2.3  电流检测电阻器选型
    4. 2.4  电感器选型
    5. 2.5  输出电容器选型
    6. 2.6  输入电容器选择
    7. 2.7  反馈电阻器选型
    8. 2.8  UVLO 电阻选型
    9. 2.9  软启动电容器选型
    10. 2.10 控制环路补偿
      1. 2.10.1 交叉频率 (fcross) 选择
      2. 2.10.2 RCOMP 选择
      3. 2.10.3 CCOMP 选择
      4. 2.10.4 CHF 选择
    11. 2.11 MOSFET 选择
  6. 3实现结果
  7. 4小信号频率建模
    1. 4.1 升压稳压器调制器建模
    2. 4.2 补偿建模
    3. 4.3 开环建模
  8. 5资源

初始电感计算

升压稳压器的电感值根据电感电流纹波比 (RR) 计算得出。纹波比定义为纹波电流峰峰值与平均电感电流之比。在升压拓扑中,平均电感电流等于平均输入电流。选择电感值时主要有三个考虑因素:功率损耗、电感电流的下降斜率和控制环路的右半平面 (RHP) 零点频率 (ωZ_RHP)。

  • 随着电感值的增加,纹波比会降低,电感器磁芯损耗和 RMS 电流也会降低,但电感器 DCR 导致的损耗会增加。电感器的选择会影响稳压器的功率损耗,为了优化设计的效率,应考虑电感器的选择。
  • 电感值应足够大,以防止占空比大于约 50% 时发生次谐波振荡。LM5123 以电流检测放大器输入为基准实现 45mV 的固定内部斜坡补偿。为了防止次谐波振荡,峰值电流模式控制架构中需要额外的斜坡补偿。
  • RHP 零点频率是最大控制环路带宽的限制因素。因此,RHP 零点频率应该足够高,以便尽可能地提高控制环路交叉频率。随着相对电感值减小,RHP 零点频率会增加。请注意,减小电感值会增加纹波比。随着相对控制环路带宽的增加,给定负载阶跃所需的输出电容会减少。

30% 至 60% 之间的最大纹波比可在上述考虑因素之间实现平衡折衷。在本例中,所选电感电流的最大纹波比为 60%。纹波比根据最大输出电压 (VLOADmax) 和最大输出功率 (POUTmax) 来计算,以正确选择电感值。在连续导通模式下,占空比使用方程式 2 来估算。纹波比使用方程式 3 来计算。

方程式 2. D=1-VSUPPLYVLOAD
方程式 3. RR= VSUPPLY2DILOADLMVLOADfSW

其中

  • VSUPPLY 是提供给功率级输入的电压
  • VLOAD 是目标电压调节
  • ILOAD 是输出电流
  • LM 是电感器的磁化电感
  • fSW 为开关频率

找到最大纹波比取决于占空比范围的工作点。在 CCM 运行模式下,最大纹波比通常出现在 33% 占空比下。当最大输入电压下的占空比大于 33% 时,最大纹波比出现在 VSUPPLYmax 处。当最低输入电压的占空比小于 33% 时,最大纹波比出现在 VSUPPLYmin 处。

GUID-20220622-SS0I-C394-32NS-PCRCLGZWPBQJ-low.svg图 2-2 纹波比与 VSUPPLY 间的关系

根据方程式 2,当输出电压设为 VLOADmax 时,最大输入电压下的占空比计算为 48.6%。当 VSUPPLY 处于最大指定值时,会出现最大纹波比。如果该设计在 33% 的占空比下运行,则可使用方程式 4 来反算给定占空比下的电源电压。

方程式 4. VSUPPLY_ΔILmax=VLOAD(1-DΔILmax)

其中

  • DΔILmax 等于 33%

对于此设计示例,VSUPPLY_ΔILmax 等于 18V。在已知最大纹波比工作点、所需纹波比、负载电流和开关频率的情况下,可使用方程式 5 来计算电感。

方程式 5. LM_calc=VSUPPLY2DILOADRRVLOADfSW=18V20.4865.71A0.635V440kHz=2.98 µH

为了满足设计标准,这里选择了 2.6μH 的标准电感。

最大峰值电感电流出现在最小电源电压 VSUPPLY_min 和最大负载电流 ILOADmax 处。电感峰值电流是平均输入电流与电感峰峰值纹波一半之和,可使用方程式 6 来计算得出。

方程式 6. I L P E A K m a x = V L O A D I L O A D V S U P P L Y + 1 2 V S U P P L Y D L M f S W =   35 V 5.71 A 8 V + 1 2 8 V 0.771 2.6 µ H 440 k H z = 27.67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