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CADH2 December   2023 OPA205 , OPA320 , OPA328 , OPA365

 

  1.   1
  2.   摘要
  3. 简介
  4. 电路配置对共模范围的影响
  5. 实际输入限制
  6. 输入相位反转(反相)
  7. 双极放大器内部的共模限制
  8. CMOS 放大器内部的共模限制
  9. 轨到轨 CMOS 放大器
  10. 双极运放内的输出摆幅限制
  11. 输出摆幅线性度规格
  12. 10输出电压摆幅与输出电流间的关系
  13. 11经典双极输出级与 CMOS 和双极轨到轨输出级
  14. 12轨到轨输出和开环增益相关性
  15. 13输出短路保护
  16. 14过载恢复
  17. 15输入和输出摆幅限制期间的电源电流
  18. 16总结
  19. 17参考资料

经典双极输出级与 CMOS 和双极轨到轨输出级

图 11-1 比较了经典双极输出级与 CMOS 和双极轨到轨输出级。经典双极输出摆幅受到 Q1 基极到发射极压降和 Q3 饱和的限制。此配置有时称为共发射极推挽输出。轨到轨双极输出级使用共集电极配置。轨到轨双极共集电极电路的输出摆幅限制是输出晶体管的饱和电压。对于双极器件,饱和电压介于 0.2V 和 0.3V 之间。因此,对于双极轨到轨,最佳输出摆幅约为距离电源轨 0.2V。

当 MOS 晶体管被驱动进入三极管或欧姆区域 (VDS ≤ VSAT) 时,轨到轨 CMOS 共漏极配置只受压降的限制(1).该最小电压由晶体管的物理尺寸(沟道宽度/长度)决定。尺寸决定晶体管在完全导通时出现的最小电阻。该示例显示了到正电源轨的输出摆幅受到 PMOS 输出晶体管最小漏源电压的限制。电压取决于流过晶体管的电流和晶体管的电阻。大型 (W/L) 输出晶体管具有低阻值,如果输出电流低,则可能具有非常低的压降。当输出电流低时,CMOS 输出级的输出摆幅在距电源轨数毫伏范围以内的情况并不罕见。但是,增加负载电流会导致输出晶体管上产生更大的压降,因此输出摆幅会降低。

GUID-20230928-SS0I-TZWT-97NS-47K7NBKWZ9BB-low.svg图 11-1 经典双极输出级与 CMOS 和双极轨到轨输出级

双极器件和 CMOS 器件之间的一个主要区别是,CMOS 器件在完全导通时类似于电阻器,而双极器件具有 0.2V 的饱和电压,该电压在不同的电流下相对恒定。对于低输出电流,CMOS 轨到轨器件的摆幅可以非常接近电源轨,而双极器件会受到 0.2V 饱和电压的限制。但是,在较高的电流下,CMOS 上的输出摆幅会降低,但双极输出摆幅会在 0.2V 下保持相对恒定。如图 11-2 所示,对于非常低的输出电流,CMOS 器件会在距离电源轨数毫伏范围以内摆动,但在输出电流为 20mA 时,摆幅会下降约 1V。相反,双极器件的输出摆幅在输出电流为 0mA 至 30mA 范围内保持相对恒定。

GUID-20230928-SS0I-CGMV-SX99-CZRHX0MPHF80-low.svg图 11-2 双极轨到轨与 CMOS 轨到轨

一个常见的要求是设计一个可以一直摆动到电源轨的放大器(摆幅限制为 0V)。遗憾的是,轨到轨输出摆幅是不切实际的。即使输出晶体管的尺寸非常大,也始终需要在输出级中提供输出级偏置电流以实现线性运行。因此,即使负载电流为零,也会有电流流过输出晶体管。该偏置电流会在输出晶体管上产生压降 (VDS – RON × IQ(OUT)) 并限制输出摆幅。增加输出晶体管的尺寸有助于更大限度地减少此限制,但无法消除输出摆幅限制。此外,从成本和性能的角度来看,输出晶体管的尺寸存在实际限制。

在将 CMOS 拓扑与双极拓扑进行比较时,术语可能会令人困惑,因为对于双极晶体管,术语“饱和”表示晶体管在集电极到发射极最小压降的非线性区域中运行,而对于 CMOS,“饱和”实际上是指特性曲线中器件通常偏置的线性(平坦部分)。对于 MOS 晶体管,当晶体管具有最小漏源电阻最小 VDS 电压时,晶体管处于三极管(欧姆/非线性)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