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CSCY0 October 2014 TMS570LS0232
PRODUCT PREVIEW Information. Product in design phase of development. Subject to change or discontinuance without notice.
缩写 | 全名 |
---|---|
MibADC | 多缓冲模拟数字转换器 |
CCM-R4 | CPU 比较模块 – Cortex-R4 |
CRC | 循环冗余校验 |
DCAN | 控制器局域网 |
DCC | 双时钟比较器 |
ESM | 错误信令模块 |
GIO | 通用输入/输出 |
HTU | 高端定时器传输单元 |
LIN | 本地互连网络 |
MibSPI | 多缓冲串行外设接口 |
N2HET | 平台高端定时器 |
RTI | 实时中断模块 |
SCI | 串行通信接口 |
SPI | 串行外设接口 |
VIM | 矢量中断管理器 |
多缓冲模数转换器 (MibADC) 有一个用于其模拟电路的独立电源总线,此电源总线通过防止逻辑电路上的数字开关噪声(可能出现在 VSS和 VCC上)耦合进入模数转换模拟级来提高模数转换的性能。 所有模数转换技术规范相对于 ADREFLO指定,除非另外注明。
说明 | 值 |
---|---|
分辨率 | 12位 |
单片 | 保证 |
输出转换代码 | 00h 到 FFFh [00 表示 VAI ≤ ADREFLO;FFF 表示 VAI ≥ ADREFHI] |
ADC 模块支持 3 个转换组:事件组,组 1,组 2。 这 3 个组中的每一个可被配置为由硬件事件触发。 在这个情况下,应用能够从将被用来触发一个组的转换的 8 个事件源中选择事件源。
事件编号 | 源选择位 用于 G1、G2 或事件 (G1SRC[2:0]、G2SRC[2:0] 或 EVSRC[2:0]) |
触发 |
---|---|---|
1 | 000 | ADEVT |
2 | 001 | N2HET[8] |
3 | 010 | N2HET[10] |
4 | 011 | RTI 比较 0 中断 |
5 | 100 | N2HET[12] |
6 | 101 | N2HET[14] |
7 | 110 | N2HET[17] |
8 | 111 | N2HET[19] |
NOTE
对于 ADEVT,N2HET 触发源,到 MibSPI2 模块触发输入的连接来自输入缓冲器的输出一侧。 用这种方法,或者通过将功能配置为垫上的输出,或者通过驱动来自一个作为输入的外部触发源的功能,一个触发条件可被生成。如果复用控制器模块被用于选择不同的功能性,而不是 ADEVT 或 N2HET[x],那么从触发转换中禁用这些信号时应该小心;在输入连接上没有复用。
NOTE
对于 RTI 比较 0 中断源,从 RTI 模块的输出直接连接。 也就是说,中断条件可被用作一个触发源,即使实际的中断并未传送给 CPU 也是这样。
参数 | 最小值 | 最大值 | 单位 | |
---|---|---|---|---|
ADREFHI | 模数高电压基准源 | ADREFLO | VCCAD | V |
ADREFLO | 模数低电压基准源 | VSSAD | ADREFHI | V |
VAI | 模拟输入电压 | ADREFLO | ADREFHI | V |
IAIC | 模拟输入钳位电流 (VAI<VSSAD-0.3 或 VAI>VCCAD+0.3) |
-2 | 2 | mA |
参数 | 说明/条件 | 最小值 | 类型 | 最大值 | 单位 | ||
---|---|---|---|---|---|---|---|
R复用 | 模拟输入多路复用接通电阻 | 请参阅Figure 6-1 | 95 | 250 | Ω | ||
Rsamp | ADC 采样开关导通电阻 | 请参阅Figure 6-1 | 60 | 250 | Ω | ||
C复用 | 输入多路复用电容 | 请参阅Figure 6-1 | 7 | 16 | pF | ||
Csamp | ADC 采样电容 | 请参阅Figure 6-1 | 8 | 13 | pF | ||
IAIL | 模拟关闭状态输入泄露漏电流 | VCCAD = 3.6V 最大值 | VSSAD < VIN < VSSAD + 100mV | -300 | -1 | 200 | nA |
VSSAD+100mV<VIN<VCCAD-200mV | -200 | -0.3 | 200 | nA | |||
VCCAD-200mV<VIN<VCCAD | -200 | 1 | 500 | nA | |||
IAOSB | 模拟导通状态输入偏置电流 | VCCAD = 3.6V 最大值 | VSSAD < VIN < VSSAD + 100mV | -8 | 2 | µA | |
VSSAD+100mV<VIN<VCCAD-200mV | -4 | 2 | µA | ||||
VCCAD-200mV<VIN<VCCAD | -4 | 12 | µA | ||||
IADREFHI | ADREFHI输入电流 | ADREFHI=VCCAD,ADREFLO=VSSAD | 3 | mA | |||
ICCAD | 静态电源电流 | 正常运行模式 | 请参阅Section 4.7 | mA | |||
断电模式中的 ADC 内核 | 5 | µA |
参数 | 最小值 | 标称值 | 最大值 | 单位 | |
---|---|---|---|---|---|
tc(ADCLK)(2) | 周期,MibADC 时钟 | 33 | ns | ||
td(SH)(3) | 延迟时间,采样和保持时间 | 200 | ns | ||
td(PU-ADV) | 从 ADC 加电到可以对输入进行首次采样的延迟时间 | 1 | µs | ||
12 位模式 | |||||
td(C) | 延迟时间,转换时间 | 400 | ns | ||
td(SHC)(1) | 延迟时间,总采样/保持和转换时间 | 600 | ns | ||
10 位模式 | |||||
td(C) | 延迟时间,转换时间 | 330 | ns | ||
td(SHC)(1) | 延迟时间,总采样/保持和转换时间 | 530 | ns |
参数 | 说明/条件 | 最小值 | 类型 | 最大值 | 单位 | |||
---|---|---|---|---|---|---|---|---|
CR | 额定精度被保持时的转换范围 | ADREFHI- ADREFLO | 3 | 3.6 | V | |||
ZSET | 偏移误差 | 第一个理想转换(从代码 000h 至 001h)和实际转换间的差异 | 10 位模式 | 带 ADC 校准 | 1 | 最低有效位 (LSB) | ||
无 ADC 校准 | 2 | LSB | ||||||
12 位模式 | 带 ADC 校准 | 2 | LSB | |||||
无 ADC 校准 | 4 | LSB | ||||||
FSET | 增益误差 | 最后一个理想转换 (从代码 FFEh 到 FFFh) 和实际转换减去偏移量之间的差异。 | 10 位模式 | 2 | LSB | |||
12 位模式 | 3 | LSB | ||||||
EDNL | 微分非线性误差 | 实际步长宽度和理想值之间的差异。 (请参阅 Figure 6-2) | 10 位模式 | ± 1.5 | LSB | |||
12 位模式 | ± 2 | 最低有效位 (LSB) | ||||||
EINL | 积分非线性误差 | 从穿过 MibADC 的最佳直线的最大偏差。 MibADC 传输特性,但不包括量化误差。 (请参阅 Figure 6-3) | 10 位模式 | ± 2 | LSB | |||
12 位模式 | ± 2 | LSB | ||||||
ETOT | 总体未调整误差 | 模拟值和理想中值之间的最大差值。 (请参阅 Figure 6-4) | 10 位模式 | 带 ADC 校准 | ± 2 | 最低有效位 (LSB) | ||
无 ADC 校准 | ± 4 | LSB | ||||||
12 位模式 | 带 ADC 校准 | ± 4 | LSB | |||||
无 ADC 校准 | ± 7 | LSB |
如图Figure 6-2所示的微分非线性误差(有时也被称为微分线性)是实际步长宽度与 1 LSB 理想值之间的差异。
如图Figure 6-3所示的积分非线性误差(有时称为线性误差)是从一条直线上的实际传递函数值的偏差。
此器件上的 GPIO 模块支持一个端口 GIOA。 I/O 引脚是双向的并且位可编程。 GIOA 支持外部中断功能。
GPIO 模块具有如下特性:
有关输入和输出时序的信息,请参阅Section 4.11和Section 4.12
N2HET1 是一款高级智能定时器,此定时器能够为实时应用提供精密的计时功能。 该定时器为软件控制型,采用一个精简指令集,并具有一个专用的定时器微级机和一个连接的 I/O 端口。 N2HET 可被用于脉宽调制输出,捕捉或比较输入,或通用 I/O。 它特别适合于要求多个传感器信息并且用复杂和准确时间脉冲来驱动制动器的应用。
N2HET 模块有以下特性:
定时器 RAM 使用 4 个 RAM 组,每个组有两个端口访问功能。 这意味着一个 RAM 地址被写入时,另外一个地址被读取。 RAM 字是 96 位宽,它被分成三个 32 位字段(程序、控制、和数据)。
N2HET 指令 PCNT 和 WCAP 将一些时序限制施加到输入信号上。
参数 | 最小值(1)(2) | 最大值(1)(2) | 单位 | |
---|---|---|---|---|
1 | 输入信号周期,针对上升边沿到上升边沿的 PCNT 或 WCAP | (hr)(lr) tc(VCLK2) + 2 | 225(hr)(lr)tc(VCLK2) - 2 | ns |
2 | 输入信号周期,针对下降边沿到下降边沿的 PCNT 或 WCAP | (hr) (lr) tc(VCLK2) + 2 | 225 (hr)(lr) tc(VCLK2) - 2 | ns |
3 | 输入信号高相位,针对上升边沿到上升边沿的 PCNT 或 WCAP | 2(hr) tc(VCLK2) + 2 | 225 (hr)(lr) tc(VCLK2) - 2 | ns |
4 | 输入信号低相位,针对下降边沿到下降边沿的 PCNT 或 WCAP | 2(hr) tc(VCLK2) + 2 | 225 (hr)(lr) tc(VCLK2) - 2 | ns |
N2HET[31] 被连接作为 DCC1 内计数器 1 的时钟源。 这样使该应用能够测量 N2HET[31] 上的脉宽调制 (PWM) 信号的频率。
N2HET[31]可以被配置为只用于内部的通道。 也就是说,N2HET 模块的输出被直接连接到 DCC 模块上(从输出缓冲器的输入)。
有关 DCC 的更多信息,请参阅Section 5.6.3。
一些应用要求在某些故障条件下禁用 N2HET 输出。 N2HET 模块通过“可禁用的引脚”输入信号来提供这个功能。 当被驱动为低电平时,这个信号 “N2HET 引脚禁用”特性的更多细节请参考《器件技术参考手册》。
针对 N2HET,GIOA[5] 和 EQEPERR 被连接至“引脚禁用”输入。 在 GIOA[5] 连接的情况下,该连接由输入缓冲器的输出端发出。 在 EQEPERR 连接的情况下,EQEPERR 输出信号在发生一个相位误差事件时被置为有效。 针对到 N2HET PIN_nDISABLE 端口的输入,该信号被反相并双同步至 VCLK2。
在 GIOA[5] 和 EQEPERR 源之间,PIN_nDISABLE 端口输入源是可选的。 这可以通过 PINMMR9[1:0] 位来实现。
一个高端定时器传输单元 (N2HET) 可以执行 DMA 类型处理来与主内存进行 N2HET 数据的交换。 N2HET 中置有一个内存保护单元 (MPU)。
模块 | 请求源 | HTU 请求 |
---|---|---|
N2HET | HTUREQ[0] | HTU DCP[0] |
N2HET | HTUREQ[1] | HTU DCP[1] |
N2HET | HTUREQ[2] | HTU DCP[2] |
N2HET | HTUREQ[3] | HTU DCP[3] |
N2HET | HTUREQ[4] | HTU DCP[4] |
N2HET | HTUREQ[5] | HTU DCP[5] |
N2HET | HTUREQ[6] | HTU DCP[6] |
N2HET | HTUREQ[7] | HTU DCP[7] |
DCAN 支持 CAN 2.0B 协议标准并使用一个串行、多主机通信协议,此协议有效支持对速率高达 1 兆位每秒 (Mbps) 的稳健通信的分布式实时控制。 DCAN 非常适合于工作于嘈杂和严酷环境中的应用 (例如:汽车和工业领域),此类应用需要可靠的串行通信或多路复用线路。
DCAN 模块的特性包括:
有关 DCAN 的更多信息,请参阅器件技术参考手册。
参数 | 最小值 | 最大值 | 单位 | |
---|---|---|---|---|
td(CANnTX) | 延迟时间,传输移位寄存器到 CANnTX 引脚的时间(1) | 15 | ns | |
td(CANnRX) | 延迟时间,CANnRX 引脚接收移位寄存器的时间 | 5 | ns |
SCI/LIN 模块可被设定运行为一个 SCI 或者一个 LIN。 模块的内核是一个 SCI。 增加了 SCI 的硬件特性以实现 LIN 兼容性。
SCI 是一个执行 标准非归零码格式的通用异步收发器。 例如,SCI 可被用于通过一个RS-232 端口或一条 K 线路进行通信。
LIN 标准基于 SCI (UART) 串行数据连接格式。 通信概念是任何网络节点间带有一个消息标识的单主控/多受控的多播传输。
LIN 模块的特性如下:
MibSPI 是一款高速同步串行输入/输出端口,此端口允许一个已编辑长度(2 至 16 位)的串行比特流以一个设定比特传输速率移入和移出器件。 SPI 的典型应用包括到外部外设的接口,例如 I/O,内存,显示驱动器,和模数转换器。
标准和 MibSPI 模块有以下特性:
MibSPIx/SPIx | I/O |
---|---|
MibSPI1 | MIBSPI1SIMO[0],MIBSPI1SOMI[0],MIBSPI1CLK,MIBSPI1nCS[3:0],MIBSPI1nENA |
SPI2 | SPI2SIMO,SPI2SOMI,SPI2CLK,SPI2nCS[0] |
SPI3 | SPI3SIMO,SPI3SOMI,SPI3CLK,SPI3nENA,SPI3nCS[0] |
多缓冲 RAM 包含 128 个缓冲器。 多缓冲 RAM 的每个入口由 4 个部分组成:一个 16 位发送字段、一个 16 位接收字段、一个 16 位比较字段和一个 16 位状态字段。 多缓冲 RAM 可被分成多个传输组,每个组具有不同数量的缓冲器。
每个传输组可被单独配置。 可为选择每个传输组选择一个触发事件和一个触发源。 例如,一个触发事件可以是一个上升沿或者一个可选触发源上的永久低电平。 每个传输组可使用提供的 15 个触发源。 这些触发器选项在Table 6-12和中列出。
事件编号 | TGxCTRL TRIGSRC[3:0] | 触发 |
---|---|---|
被禁用 | 0000 | 无触发源 |
事件 0 | 0001 | GIOA[0] |
事件 1 | 0010 | GIOA[1] |
事件 2 | 0011 | GIOA[2] |
事件 3 | 0100 | GIOA[3] |
事件 4 | 0101 | GIOA[4] |
事件 5 | 0110 | GIOA[5] |
事件 6 | 0111 | GIOA[6] |
事件 7 | 1000 | GIOA[7] |
事件 8 | 1001 | N2HET[8] |
事件 9 | 1010 | N2HET[10] |
事件 10 | 1011 | N2HET[12] |
事件 11 | 1100 | N2HET[14] |
事件 12 | 1101 | N2HET[16] |
事件 13 | 1110 | N2HET[18] |
事件 14 | 1111 | 内部时钟计数器 |
NOTE
对于 N2HET 触发源,到 MibSPI1 模块触发输入的连接来自输出缓冲器的输入一侧(在 N2HET 模块边界上)。 通过这种方法,可生成一个触发条件,即使 N2HET 信号未被选为垫上的输出。
NOTE
对于 GIOx 触发源,到 MibSPI1 模块触发输入的连接来自输入缓冲器的输出一侧。 按照这种方式,既可以通过将 GIOx 引脚选择为一个输出引脚或通过从一个外部触发源驱动 GIOx 来产生一个触发条件。
编号 | 参数 | 最小值 | 最大值 | 单位 | ||
---|---|---|---|---|---|---|
1 | tc(SPC)M | 周期时间,SPICLK (4) | 40 | 256tc(VCLK) | ns | |
2(5) | tw(SPCH)M | 脉冲持续时间,SPICLK 高电平的时间(时钟极性 = 0) | 0.5tc(SPC)M – tr(SPC)M – 3 | 0.5tc(SPC)M+3 | ns | |
tw(SPCL)M | 脉冲持续时间,SPICLK 低电平的时间(时钟极性 = 1) | 0.5tc(SPC)M – tf(SPC)M – 3 | 0.5tc(SPC)M+3 | |||
3(5) | tw(SPCL)M | 脉冲持续时间,SPICLK 低电平的时间(时钟极性 = 0) | 0.5tc(SPC)M – tf(SPC)M – 3 | 0.5tc(SPC)M+3 | ns | |
tw(SPCH)M | 脉冲持续时间,SPICLK 高电平的时间(时钟极性 = 1) | 0.5tc(SPC)M – tr(SPC)M – 3 | 0.5tc(SPC)M+3 | |||
4(5) | td(SPCH-SIMO)M | 延迟时间,在 SPICLK 低电平之前 SPISIMO 有效的时间(时钟极性 = 0) | 0.5tc(SPC)M – 6 | ns | ||
td(SPCL-SIMO)M | 延迟时间,在 SPICLK 高电平之前 SPISIMO 有效的时间(时钟极性 = 1) | 0.5tc(SPC)M – 6 | ||||
5(5) | tv(SPCL-SIMO)M | 有效时间,SPICLK 低电平后,SPISIMO 数据有效的时间(时钟极性 = 0) | 0.5tc(SPC)M – tf(SPC) – 4 | ns | ||
tv(SPCH-SIMO)M | 有效时间,SPICLK 高电平之后,SPISIMO 数据有效的时间(时钟极性 = 1) | 0.5tc(SPC)M – tr(SPC) – 4 | ||||
6(5) | tsu(SOMI-SPCL)M | 建立时间,SPISOMI 在 SPICLK 低电平之前的时间 (时钟极性 = 0) | tf(SPC) + 2.2 | ns | ||
tsu(SOMI-SPCH)M | 建立时间,SPISOMI 在 SPICLK 高电平之前的时间(时钟极性 = 1) | tr(SPC) + 2.2 | ||||
7(5) | th(SPCL-SOMI)M | 保持时间,SPICLK 低电平之后 SPISOMI 数据有效的时间(时钟极性 = 0) | 10 | ns | ||
th(SPCH-SOMI)M | 保持时间,SPICLK 高电平之后 SPISOMI 数据有效的时间(时钟极性 = 1) | 10 | ||||
8(6) | tC2TDELAY | 建立时间,SPICLK 高电平前 CS 激活的时间(时钟极性 = 0) | CSHOLD = 0 | C2TDELAY*tc(VCLK) + 2*tc(VCLK) - tf(SPICS) + tr(SPC) – 7 | (C2TDELAY+2) * tc(VCLK) - tf(SPICS) + tr(SPC) + 5.5 | ns |
CSHOLD =1 | C2TDELAY*tc(VCLK) + 3*tc(VCLK) - tf(SPICS) + tr(SPC) – 7 | (C2TDELAY+3) * tc(VCLK) - tf(SPICS) + tr(SPC) + 5.5 | ||||
建立时间,SPICLK 低电平前 CS 激活的时间(时钟极性 = 1) | CSHOLD = 0 | C2TDELAY*tc(VCLK) + 2*tc(VCLK) - tf(SPICS) + tf(SPC) – 7 | (C2TDELAY+2) * tc(VCLK) - tf(SPICS) + tf(SPC) + 5.5 | ns | ||
CSHOLD =1 | C2TDELAY*tc(VCLK) + 3*tc(VCLK) - tf(SPICS) + tf(SPC) – 7 | (C2TDELAY+3) * tc(VCLK) - tf(SPICS) + tf(SPC) + 5.5 | ||||
9(6) | tT2CDELAY | 保持时间 SPICLK 在 CS 无效前为低电平(时钟极性 = 0) | 0.5*tc(SPC)M + T2CDELAY*tc(VCLK) + tc(VCLK) - tf(SPC) + tr(SPICS) - 7 | 0.5*tc(SPC)M + T2CDELAY*tc(VCLK) + tc(VCLK) - tf(SPC) + tr(SPICS) + 11 | ns | |
保持时间 SPICLK 在 CS 无效前为高电平 (时钟极性 = 1) | 0.5*tc(SPC)M + T2CDELAY*tc(VCLK) + tc(VCLK) - tr(SPC) + tr(SPICS) - 7 | 0.5*tc(SPC)M + T2CDELAY*tc(VCLK) + tc(VCLK) - tr(SPC) + tr(SPICS) + 11 | ns | |||
10 | tSPIENA | SPIENAn 采样点 | (C2TDELAY+1) * tc(VCLK) - tf(SPICS) - 29 | (C1TDELAY+2)*tc(VCLK) | ns | |
11 | tSPIENAW | SPIENAn 写入缓冲区的采样点 | (C2TDELAY+2)*tc(VCLK) | ns |
编号 | 参数 | 最小值 | 最大值 | 单位 | ||
---|---|---|---|---|---|---|
1 | tc(SPC)M | 周期时间,SPICLK (4) | 40 | 256tc(VCLK) | ns | |
2(5) | tw(SPCH)M | 脉冲持续时间,SPICLK 高电平的时间(时钟极性 = 0) | 0.5tc(SPC)M – tr(SPC)M – 3 | 0.5tc(SPC)M+3 | ns | |
tw(SPCL)M | 脉冲持续时间,SPICLK 低电平的时间(时钟极性 = 1) | 0.5tc(SPC)M – tf(SPC)M – 3 | 0.5tc(SPC)M+3 | |||
3(5) | tw(SPCL)M | 脉冲持续时间,SPICLK 低电平的时间(时钟极性 = 0) | 0.5tc(SPC)M – tf(SPC)M – 3 | 0.5tc(SPC)M+3 | ns | |
tw(SPCH)M | 脉冲持续时间,SPICLK 高电平的时间(时钟极性 = 1) | 0.5tc(SPC)M – tr(SPC)M – 3 | 0.5tc(SPC)M+3 | |||
4(5) | tv(SIMO-SPCH)M | 有效时间,SPISIMO 数据有效之后,SPICLK 为高电平的时间(时钟极性 = 0) | 0.5tc(SPC)M – 6 | ns | ||
tv(SIMO-SPCL)M | 有效时间,SPISIMO 数据有效之后,SPICLK 为低电平的时间(时钟极性 = 1) | 0.5tc(SPC)M – 6 | ||||
5(5) | tv(SPCH-SIMO)M | 有效时间,SPICLK 高电平之后 SPISIMO 数据有效的时间(时钟极性 = 0) | 0.5tc(SPC)M – tr(SPC) – 4 | ns | ||
tv(SPCL-SIMO)M | 有效时间,SPICLK 低电平后,SPISIMO 数据有效的时间(时钟极性 = 1) | 0.5tc(SPC)M – tf(SPC) – 4 | ||||
6(5) | tsu(SOMI-SPCH)M | 建立时间,SPISOMI 在 SPICLK 高电平之前的时间(时钟极性 = 0) | tr(SPC) + 2.2 | ns | ||
tsu(SOMI-SPCL)M | 建立时间,SPISOMI 在 SPICLK 低电平之前的时间 (时钟极性 = 1) | tf(SPC) + 2.2 | ||||
7(5) | tv(SPCH-SOMI)M | 有效时间,SPICLK 高电平之后 SPISOMI 数据有效的时间(时钟极性 = 0) | 10 | ns | ||
tv(SPCL-SOMI)M | 有效时间,SPICLK 低电平之后 SPISOMI 数据有效的时间(时钟极性 = 1) | 10 | ||||
8(6) | tC2TDELAY | 建立时间,SPICLK 高电平前 CS 激活的时间(时钟极性 = 0) | CSHOLD = 0 | 0.5*tc(SPC)M + (C2TDELAY+2) * tc(VCLK) - tf(SPICS) + tr(SPC) – 7 | 0.5*tc(SPC)M + (C2TDELAY+2) * tc(VCLK) - tf(SPICS) + tr(SPC) + 5.5 | ns |
CSHOLD =1 | 0.5*tc(SPC)M + (C2TDELAY+3) * tc(VCLK) - tf(SPICS) + tr(SPC) – 7 | 0.5*tc(SPC)M + (C2TDELAY+3) * tc(VCLK) - tf(SPICS) + tr(SPC) + 5.5 | ||||
建立时间,SPICLK 低电平前 CS 激活的时间(时钟极性 = 1) | CSHOLD = 0 | 0.5*tc(SPC)M + (C2TDELAY+2) * tc(VCLK) - tf(SPICS) + tf(SPC) – 7 | 0.5*tc(SPC)M + (C2TDELAY+2) * tc(VCLK) - tf(SPICS) + tf(SPC) + 5.5 | ns | ||
CSHOLD =1 | 0.5*tc(SPC)M + (C2TDELAY+3) * tc(VCLK) - tf(SPICS) + tf(SPC) – 7 | 0.5*tc(SPC)M + (C2TDELAY+3) * tc(VCLK) - tf(SPICS) + tf(SPC) + 5.5 | ||||
9(6) | tT2CDELAY | 保持时间 SPICLK 在 CS 无效前为低电平(时钟极性 = 0) | T2CDELAY*tc(VCLK) + tc(VCLK) - tf(SPC) + tr(SPICS) - 7 | T2CDELAY*tc(VCLK) + tc(VCLK) - tf(SPC) + tr(SPICS) + 11 | ns | |
保持时间 SPICLK 在 CS 无效前为高电平 (时钟极性 = 1) | T2CDELAY*tc(VCLK) + tc(VCLK) - tr(SPC) + tr(SPICS) - 7 | T2CDELAY*tc(VCLK) + tc(VCLK) - tr(SPC) + tr(SPICS) + 11 | ns | |||
10 | tSPIENA | SPIENAn 采样点 | (C2TDELAY+1)* tc(VCLK) - tf(SPICS) – 29 | (C1TDELAY+2)*tc(VCLK) | ns | |
11 | tSPIENAW | SPIENAn 写入缓冲区的采样点 | (C2TDELAY+2)*tc(VCLK) | ns |
编号 | 参数 | 最小值 | 最大值 | 单位 | |
---|---|---|---|---|---|
1 | tc(SPC)S | 周期时间,SPICLK(5) | 40 | ns | |
2(6) | tw(SPCH)S | 脉冲持续时间,SPICLK 高电平的时间(时钟极性 = 0) | 14 | ns | |
tw(SPCL)S | 脉冲持续时间,SPICLK 低电平的时间(时钟极性 = 1) | 14 | |||
3(6) | tw(SPCL)S | 脉冲持续时间,SPICLK 低电平的时间(时钟极性 = 0) | 14 | ns | |
tw(SPCH)S | 脉冲持续时间,SPICLK 高电平的时间(时钟极性 = 1) | 14 | |||
4(6) | td(SPCH-SOMI)S | 延迟时间,SPICLK 高电平之后 SPISOMI 有效的时间(时钟极性 = 0) | trf(SOMI) + 20 | ns | |
td(SPCL-SOMI)S | 延迟时间,SPICLK 低电平之后 SPISOMI 有效的时间(时钟极性 = 1) | trf(SOMI) + 20 | |||
5(6) | th(SPCH-SOMI)S | 保持时间,SPICLK 高电平之后 SPISOMI 数据有效的时间(时钟极性 = 0) | 2 | ns | |
th(SPCL-SOMI)S | 保持时间,SPICLK 低电平之后 SPISOMI 数据有效的时间(时钟极性 = 1) | 2 | |||
6(6) | tsu(SIMO-SPCL)S | 建立时间,SPISIMO 在 SPICLK 低电平之前的时间(时钟极性 = 0) | 4 | ns | |
tsu(SIMO-SPCH)S | 建立时间,SPISIMO 在 SPICLK 高电平之前的时间(时钟极性 = 1) | 4 | |||
7(6) | th(SPCL-SIMO)S | 保持时间,SPICLK 低电平后,SPISIMO 数据有效的时间(时钟极性 = 0) | 2 | ns | |
th(SPCH-SIMO)S | 保持时间,SPICLK 高电平之后,SPISIMO 数据有效的时间(时钟极性 = 1) | 2 | |||
8 | td(SPCL-SENAH)S | 延迟时间,最后 SPICLK 低电平后的 SPIENAn 高电平时间(时钟极性=0) | 1.5tc(VCLK) | 2.5tc(VCLK)+ tr(ENAn) + 22 | ns |
td(SPCH-SENAH)S | 延迟时间,最后 SPICLK 高电平后的 SPIENAn 高电平时间(时钟极性= 1) | 1.5tc(VCLK) | 2.5tc(VCLK)+ tr(ENAn) + 22 | ||
9 | td(SCSL-SENAL)S | 延迟时间,SPICSn 低电平后 SPIENAn 低电平的时间(如果新数据已经被写入 SPI 缓冲区) | tf(ENAn) | tc(VCLK)+tf(ENAn)+27 | ns |
编号 | 参数 | 最小值 | 最大值 | 单位 | |
---|---|---|---|---|---|
1 | tc(SPC)S | 周期时间,SPICLK(5) | 40 | ns | |
2(6) | tw(SPCH)S | 脉冲持续时间,SPICLK 高电平的时间(时钟极性 = 0) | 14 | ns | |
tw(SPCL)S | 脉冲持续时间,SPICLK 低电平的时间(时钟极性 = 1) | 14 | |||
3(6) | tw(SPCL)S | 脉冲持续时间,SPICLK 低电平的时间(时钟极性 = 0) | 14 | ns | |
tw(SPCH)S | 脉冲持续时间,SPICLK 高电平的时间(时钟极性 = 1) | 14 | |||
4(6) | td(SOMI-SPCL)S | 延迟时间,SPICLK 低电平之后 SPISOMI 数据有效的时间(时钟极性 = 0) | trf(SOMI) + 20 | ns | |
td(SOMI-SPCH)S | 延迟时间,SPICLK 高电平之后 SPISOMI 数据有效的时间(时钟极性 = 1) | trf(SOMI) + 20 | |||
5(6) | th(SPCL-SOMI)S | 保持时间,SPICLK 高电平之后 SPISOMI 数据有效的时间(时钟极性 = 0) | 2 | ns | |
th(SPCH-SOMI)S | 保持时间,SPICLK 低电平之后 SPISOMI 数据有效的时间(时钟极性 = 1) | 2 | |||
6(6) | tsu(SIMO-SPCH)S | 建立时间,SPISIMO 在 SPICLK 高电平之前的时间(时钟极性 = 0) | 4 | ns | |
tsu(SIMO-SPCL)S | 建立时间,SPISIMO 在 SPICLK 低电平之前的时间(时钟极性 = 1) | 4 | |||
7(6) | tv(SPCH-SIMO)S | 高电平时间,SPICLK 高电平之后,SPISIMO 数据有效的时间(时钟极性 = 0) | 2 | ns | |
tv(SPCL-SIMO)S | 高电平时间,SPICLK 低电平之后,SPISIMO 数据有效的时间(时钟极性 = 1) | 2 | |||
8 | td(SPCH-SENAH)S | 延迟时间,最后 SPICLK 高电平后的 SPIENAn 高电平时间(时钟极性= 0) | 1.5tc(VCLK) | 2.5tc(VCLK)+ tr(ENAn) + 22 | ns |
td(SPCL-SENAH)S | 延迟时间,最后 SPICLK 低电平后的 SPIENAn 高电平时间(时钟极性= 1) | 1.5tc(VCLK) | 2.5tc(VCLK)+ tr(ENAn) + 22 | ||
9 | td(SCSL-SENAL)S | 延迟时间,SPICSn 低电平后 SPIENAn 低电平的时间(如果新数据已经被写入 SPI 缓冲区) | tf(ENAn) | tc(VCLK)+tf(ENAn)+ 27 | ns |
10 | td(SCSL-SOMI)S | 延迟时间, SPICSn 低电平后 SOMI 有效的时间(如果新数据已经被写入 SPI 缓冲区) | tc(VCLK) | 2tc(VCLK)+trf(SOMI)+ 28 | ns |
Figure 6-14显示了器件上的 eQEP 模块互连。
对 eQEP 来说,eQEP 时钟的器件电平控制只能通过 VCLK 时钟域的使能/禁用来完成的。 这种控制的实现需要使用 CLKDDIS 寄存器的位 9。 缺省情况下,eQEP 时钟源被启用。
只要在它的输入 EQEPxA 和 EQEPxB 中检测到一个相位错误,eQEP 模块就设定 EQEPERR 信号输出。 这个来自 eQEP 模块的错误信号都被输入到连接选择复用器中。 如Figure 6-14所示,选择的多路转换器的输出被反相并被连接到 N2HET 模块。 该连接允许应用定义对 eQEP 模块表明的相位误差的响应。
如Table 6-17所示,可以在一个双 VCLK 同步输入或者一个双 VCLK 同步和已滤波输入之间选择到每个 eQEP 模块的输入连接。
输入信号 | 针对到eQEPx 的双同步连接的控制 | 对于到 eQEPx 的双同步和已滤波连接的控制 |
---|---|---|
eQEPA | PINMMR8[0] = 1 | PINMMR8[0]=0 与 PINMMR8[1]=1 |
eQEPB | PINMMR8[8 ]= 1 | PINMMR8[8]=0 与 PINMMR8[9]=1 |
eQEPI | PINMMR8[16 ]= 1 | PINMMR8[16]=0 与 PINMMR8[17]=1 |
eQEPS | PINMMR8[24 ]= 1 | PINMMR8[24]=0 与 PINMMR8[25]=1 |
参数 | 测试条件 | 最小值 | 最大值 | 单位 | |
---|---|---|---|---|---|
tw(QEPP) | QEP 输入周期 | 同步的 | 2tc(VCLK) | 周期 | |
同步,带有输入滤波器 | 2tc(VCLK) + 滤波器宽度 | 周期 | |||
tw(INDEXH) | QEP 索引输入高电平时间 | 同步 | 2tc(VCLK) | 周期 | |
同步,带有输入滤波器 | 2tc(VCLK) + 滤波器宽度 | 周期 | |||
tw(INDEXL) | QEP 索引输入低电平时间 | 同步 | 2tc(VCLK) | 周期 | |
同步,带有输入滤波器 | 2tc(VCLK) + 滤波器宽度 | 周期 | |||
tw(STROBH) | QEP 选通输入高电平时间 | 同步 | 2tc(VCLK) | 周期 | |
同步,带有输入滤波器 | 2tc(VCLK) + 滤波器宽度 | 周期 | |||
tw(STROBL) | QEP 选通输入低电平时间 | 同步 | 2tc(VCLK) | 周期 | |
同步,带有输入滤波器 | 2tc(VCLK) + 滤波器宽度 | 周期 |
参数 | 最小值 | 最大值 | 单位 | |
---|---|---|---|---|
td(CNTR)xin | 延迟时间,外部时钟到计数器增量的时间 | 4tc(VCLK) | 周期 | |
td(PCS-OUT)QEP | 延迟时间,QEP 输入边沿到位置比较同步输出的时间 | 6tc(VCLK) | 周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