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CUBL6 December   2023 CC3300 , CC3301 , CC3301MOD , CC3351

 

  1.   1
  2.   摘要
  3.   商标
  4. 1引言
    1. 1.1 概述
  5. 2原理图注意事项
    1. 2.1 原理图参考设计
    2. 2.2 电源
      1. 2.2.1 电源输入/输出要求
      2. 2.2.2 上电序列
        1. 2.2.2.1 SOP 模式
    3. 2.3 时钟源
      1. 2.3.1 快速时钟
      2. 2.3.2 慢速时钟
        1. 2.3.2.1 内部生成的慢速时钟
        2. 2.3.2.2 采用外部振荡器的慢速时钟
    4. 2.4 射频 (RF)
    5. 2.5 数字接口
      1. 2.5.1 复位
      2. 2.5.2 安全数字输入输出 (SDIO)
        1. 2.5.2.1 SDIO 时序图 - 默认速度
        2. 2.5.2.2 SDIO 时序图 - 高速
      3. 2.5.3 串行外设接口 (SPI)
        1. 2.5.3.1 SPI 时序图
      4. 2.5.4 通用异步接收器/发送器 (UART)
      5. 2.5.5 串行线调试 (SWD)
      6. 2.5.6 共存性
  6. 3布局布线注意事项
    1. 3.1 布局参考设计
      1. 3.1.1 参考设计布局
      2. 3.1.2 BP-CC3301 设计布局
      3. 3.1.3 M2-CC3301 设计布局
    2. 3.2 IC 散热焊盘
    3. 3.3 射频 (RF)
    4. 3.4 XTAL
    5. 3.5 电源
    6. 3.6 SDIO

电源

电源、接地布线和去耦电容器对于实现优化布局非常重要。因为去耦电容器会靠近器件和电源的射频引脚和布线,因此布线必须足够粗才能支持器件所需的电流。

  • PA_LDO_OUT(引脚 1):建议将去耦电容器放置在靠近器件引脚的位置,并使用足够粗的布线来实现到电容器的低阻抗路径。有关可视化表示,请参阅图 3-13
  • VDDA_IN1 和 VDDA_IN2(引脚 4 和 5):去耦电容器的电源侧必须与一个带有两个电源过孔(每个去耦电容器一个)的多边形区域短接在一起。每个电容器的接地侧必须通过单独的过孔直接接地(不要短接在一起),并与顶层接地平面的其余部分隔离。
  • 对于 1.8V 电源传输,必须使用粗布线或电源平面来承载 VDD_MAIN_IN、VIO、VDDA_IN1、VDDA_IN2 和 VPP_IN 中所需的总电流消耗量。有关最大电流消耗,请参阅表 2-2
  • 1.8V 路径必须位于器件周围的一层上,不能是顶层或接地层(将其放置在第 3 层或第 4 层)。这样,电源路径不能中断顶层(第 1 层)或连续接地层(第 2 层)上的射频布线。每个 1.8V 电源仅使用一个过孔,1.8V 电源电流不得在器件下方流动。
  • 对于 3.3V 电源传输,必须使用粗布线或电源平面来承载 PA_LDO_IN 所需的电流消耗量。有关详细信息,请参阅 表 2-2。电源传输也必须置于一个非顶层或接地层的层上(第 3 层或第 4 层)。
  • PA_LDO_IN(引脚 39 和 40):这两个引脚必须与一个实心区域短接在一起。去耦电容器应靠近器件放置。如果可能,使用两个过孔来提供 3.3V 电源轨。
  • 引脚 37 和 38 的接地端必须与一个实心区域短接在一起。这个实心区域应该连接至 IC 散热接地焊盘。
  • 引脚 3 的接地端必须短接到 IC 下方的散热焊盘以及短接到与 RF 布线相邻的接地平面。

图 3-13 来自 BP-CC3301 设计文件。

GUID-20231129-SS0I-2PBW-9NCN-FZFMDMSXMZT9-low.png图 3-13 CC33xx 电源的参考布局

图 3-14 是从 M2-CC3301 设计文件中提取的样图。

GUID-20231204-SS0I-JS8X-T6DK-GQLMNVKCR4MG-low.png图 3-14 电源层的参考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