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CABU2A April   2020  – October 2022 CC1350 , CC1352P , CC1352R , CC2400 , CC2420 , CC2430 , CC2500 , CC2520 , CC2530 , CC2538 , CC2540 , CC2541 , CC2543 , CC2544 , CC2545 , CC2564 , CC2590 , CC2591 , CC2592 , CC2620 , CC2630 , CC2640 , CC2650 , CC2652P , CC2652R , CC2652R7 , CC2652RSIP , CC3100 , CC3120 , CC3135 , CC3135MOD , CC3200 , CC3200MOD , CC3220MOD , CC3220MODA , CC3220R , CC3220S , CC3220SF , CC3230S , CC3230SF , CC3235MODAS , CC3235MODASF , CC3235MODS , CC3235MODSF , CC3235S , CC3235SF , WL1801MOD , WL1805MOD , WL1807MOD , WL1831

 

  1.   针对在免许可证 2.4GHz/5GHz 频段运行的 SRD 的 CE 法规
  2.   商标
  3. 引言
  4. 法规概述
    1. 2.1 CEPT ERC 建议 70-03
  5. 无线电设备指令 (RED)
    1. 3.1 基本要求
    2. 3.2 制造商的义务
    3. 3.3 无线电设备的符合性
      1. 3.3.1 无线电设备符合性推定
      2. 3.3.2 符合性评估程序
      3. 3.3.3 EU 符合性声明
      4. 3.3.4 加贴 CE 标识的规则和条件
      5. 3.3.5 技术文档
    4. 3.4 投入使用的限制
  6. ETSI EN 300 440
    1. 4.1 技术要求
      1. 4.1.1 环境概况
    2. 4.2 发送器要求
      1. 4.2.1 发送器最大辐射功率 (e.i.r.p.)
      2. 4.2.2 允许的工作频率范围
      3. 4.2.3 杂散域中的有害发射
      4. 4.2.4 占空比
      5. 4.2.5 FHSS 设备的附加要求
    3. 4.3 接收器要求
      1. 4.3.1 接收器类别
      2. 4.3.2 接收器性能标准
      3. 4.3.3 相邻信道选择性
      4. 4.3.4 阻塞或脱敏
      5. 4.3.5 杂散辐射 - 接收器
    4. 4.4 频谱接入技术
      1. 4.4.1 说前先听
        1. 4.4.1.1 LBT 时序参数
        2. 4.4.1.2 接收器 LBT 阈值和发送器最大开启时间
      2. 4.4.2 检测避让技术 (DAA)
  7. ETSI EN 300 328
    1. 5.1 技术要求
      1. 5.1.1 环境概况
    2. 5.2 设备类型
      1. 5.2.1 宽带数据传输设备类型
      2. 5.2.2 自适应和非自适应设备
      3. 5.2.3 接收器类别
      4. 5.2.4 天线类型
    3. 5.3 一致性要求
      1. 5.3.1 跳频设备的一致性要求
        1. 5.3.1.1  射频输出功率
        2. 5.3.1.2  占空比
        3. 5.3.1.3  累积传输时间、频率占用和跳频序列
        4. 5.3.1.4  跳频间隔
        5. 5.3.1.5  介质利用 (MU) 系数
        6. 5.3.1.6  自适应性(自适应 FHSS)
          1. 5.3.1.6.1 使用 LBT 的自适应 FHSS
          2. 5.3.1.6.2 使用 DAA 的自适应 FHSS
          3. 5.3.1.6.3 自适应 FHSSS - 短控制信令传输
        7. 5.3.1.7  占用的通道带宽
        8. 5.3.1.8  带外域中的发送器有害发射
        9. 5.3.1.9  杂散域中的发送器有害发射
        10. 5.3.1.10 接收器杂散发射
        11. 5.3.1.11 接收器阻塞
        12. 5.3.1.12 地理位置功能
      2. 5.3.2 宽带数据传输设备(非 FHSS)的一致性要求
        1. 5.3.2.1  射频输出功率
        2. 5.3.2.2  功率谱密度
        3. 5.3.2.3  占空比、Tx 序列和 Tx 间隙
        4. 5.3.2.4  介质利用系数
        5. 5.3.2.5  适应性(非 FHSS)
          1. 5.3.2.5.1 使用 LBT 的自适应非 FHSS
            1. 5.3.2.5.1.1 基于帧的设备
            2. 5.3.2.5.1.2 基于负载的设备
          2. 5.3.2.5.2 使用 DAA 的自适应非 FHSS
          3. 5.3.2.5.3 自适应非 FHSS - 短控制信令传输
        6. 5.3.2.6  占用的通道带宽
        7. 5.3.2.7  带外域中的发送器有害发射
        8. 5.3.2.8  74
        9. 5.3.2.9  杂散域中的发送器有害发射
        10. 5.3.2.10 接收器杂散发射
        11. 5.3.2.11 接收阻塞
        12. 5.3.2.12 地理位置功能
  8. ETSI EN 301 893
    1. 6.1 技术要求
      1. 6.1.1 环境概况
    2. 6.2 一致性要求
      1. 6.2.1  标称中心频率
      2. 6.2.2  标称信道带宽和占用的信道带宽
      3. 6.2.3  射频输出功率、发射功率控制 (TPC) 和功率密度
      4. 6.2.4  发送器有害发射 - 5GHz RLAN 频段外
      5. 6.2.5  发送器有害发射 - 5GHz RLAN 频段内
      6. 6.2.6  接收器杂散发射
      7. 6.2.7  动态频率选择 (DFS)
      8. 6.2.8  自适应性(信道接入机制)
        1. 6.2.8.1 基于帧的设备 (FBE)
          1. 6.2.8.1.1 发起设备信道接入机制
          2. 6.2.8.1.2 响应设备信道接入机制
        2. 6.2.8.2 基于负载的设备 (LBE)
          1. 6.2.8.2.1 设备类型 - 基于负载的设备
          2. 6.2.8.2.2 多信道运行 - 基于负载的设备
          3. 6.2.8.2.3 优先级 - 基于负载的设备
          4. 6.2.8.2.4 ED 阈值水平 - 基于负载的设备
          5. 6.2.8.2.5 发起设备信道接入机制 - 基于负载的设备
          6. 6.2.8.2.6 响应设备信道接入机制 - 基于负载的设备
        3. 6.2.8.3 短控制信令传输(FBE 和 LBE)
      9. 6.2.9  接收器阻塞
      10. 6.2.10 用户访问限制
      11. 6.2.11 地理位置功能
  9. ETSI EN 301 489
    1. 7.1 技术要求
    2. 7.2 环境分类
    3. 7.3 测试条件
    4. 7.4 射频排除频段
    5. 7.5 性能评估
      1. 7.5.1 设备分类
    6. 7.6 性能标准
      1. 7.6.1 最低性能水平
    7. 7.7 发射要求
      1. 7.7.1 辐射发射 – 机壳端口
      2. 7.7.2 传导发射 - 直流电源输入/输出端口
      3. 7.7.3 传导发射 - 交流电源输入/输出端口
      4. 7.7.4 谐波电流发射 - 交流电源输入端口
      5. 7.7.5 电压波动与闪变 - 交流电源输入端口
      6. 7.7.6 传导发射 - 有线网络端口
    8. 7.8 抗扰度要求
      1. 7.8.1 射频电磁场(80MHz 至 6000MHz)- 外壳端口
      2. 7.8.2 静电放电 - 外壳
      3. 7.8.3 快速瞬变 - 共模
      4. 7.8.4 射频 - 共模
      5. 7.8.5 车辆环境中的瞬变和浪涌
      6. 7.8.6 电压骤降和中断
      7. 7.8.7 浪涌
  10. IEC 62368-1
    1. 8.1 安全要求
  11. EN 62311
    1. 9.1 EN 62311 的要求和限制
  12. 10参考文献
  13. 11修订历史记录

动态频率选择 (DFS)

RLAN 应采用动态频率选择 (DFS) 功能来:

  • 检测来自雷达系统的干扰(雷达检测)并避免与这些系统进行同信道操作;
  • 提供总体上接近均匀的频谱负载(均匀分布)。

在 DFS 功能操作的背景下,RLAN 设备应作为主设备或从设备运行。作为从设备运行的 RLAN 设备只能在由作为主设备运行的 RLAN 设备控制的网络中运行。能够作为主设备或从设备运行的设备应符合适用于其运行模式的要求。

一些 RLAN 设备能够以临时方式进行通信,而无需连接到网络。在标称带宽部分或完全落在 5250MHz 至 5350MHz 或 5470MHz 至 5725MHz 频率范围内的信道上以临时方式运行的 RLAN 设备应采用 DFS,并应根据适用于主设备的要求进行测试。

在固定室外点对点或固定室外点对多点应用中使用的从设备应用作具有雷达检测功能(与其输出功率无关)的从设备。

有关主设备和从设备的详细操作行为和各个要求,请参阅 ETSI EN 301 893

表 6-10 展示了 DFS 要求及其适用性。

对于带有天线连接器的设备,限制适用于天线端口(传导)的发射。对于机柜辐射的发射或整体式天线设备(无天线连接器)辐射的发射,限制是最高 1GHz 的发射的 e.r.p. 和高于 1GHz 的发射的 e.i.r.p.。

表 6-10 DFS 要求及其适用性
要求DFS 工作模式
主器件不具有雷达检测功能的从设备(请参阅表 52(2)具有雷达检测功能的从设备(请参阅表 52(2)
雷达干扰检测功能需要 (3)不需要需要
信道可用性检查需要不需要需要 (2)
信道外 CAC(请参阅(1)需要不需要需要 (2)
服务监视需要不需要需要
信道关闭必需必需必需
非占用周期需要不需要需要
均匀分布需要 (4)不需要不需要
在制造商实施的情况下。
具有雷达检测功能的从设备在初始使用信道时不需要执行 CAC 或信道外 CAC,仅在从设备通过服务监视在工作信道上检测到雷达信号之后以及该检测引发的非占用周期已结束时需要执行。
在标称带宽部分或完全处于 5250MHz 至 5350MHz 或 5470MHz 至 5725MHz 频率范围内的信道上运行时,应使用雷达检测。
在 5150MHz 至 5350MHz 和 5470MHz 至 5725MHz 的频率范围内需要均匀分布。均匀分布不适用于仅在 5150MHz 至 5250MHz 频段内工作的设备。

表 6-11 展示了 DFS 要求限制。

表 6-11 DFS 要求限制
参数限制
信道可用性检查时间> 60 秒 (1)
最小信道外 CAC 时间> 6 分钟 (2)
最大信道外 CAC 时间< 4 小时 (2)
信道移动时间< 10 秒
信道关闭传输时间< 1 秒
非占用周期> 30 分钟
对于标称带宽完全或部分处于 5600MHz 至 5650MHz 频段内的信道,信道可用性检查时间应为 10 分钟。
对于标称带宽完全或部分处于 5600MHz 至 5650MHz 频带内的信道,信道外 CAC 时间应处于 1 小时至 24 小时范围内。

表 6-12 展示了雷达检测阈值水平限制。

表 6-12 雷达检测阈值水平限制
e.i.r.p.频谱密度 (dBm/MHz)限制 (1)(2)
10-62dBm
这是最大 e.i.r.p. 密度为 10dBm/MHz 且假设接收天线增益为 0dBi 情况下 RLAN 设备接收器输入端的水平。对于采用不同 e.i.r.p. 频谱密度和/或不同接收天线增益 G (dBi) 的设备,接收器输入端的雷达检测阈值水平遵循以下关系:

DFS 检测阈值 (dBm) = -62 + 10 - e.i.r.p.频谱密度 (dBm/MHz) + G (dBi);

不过,假设接收天线增益为 0dBi,雷达检测阈值水平不应低于 -64dBm。
最大 e.i.r.p. 小于 23dBm 的从设备不必实施雷达检测,除非这些设备用于固定室外点对点或固定室外点对多点应用。

表 6-13 展示了基准 DFS 测试信号的参数。

表 6-13 基准 DFS 测试信号的参数
脉冲宽度 W (μs)脉冲重复频率 PRF (PPS)每次突发的脉冲数 (PPB)
170018

表 6-14 展示了雷达测试信号的参数。

表 6-14 雷达测试信号的参数
雷达测试信号编号(请参阅 (1)(3)脉冲宽度 W (μs)脉冲重复频率 PRF (PPS)不同 PRF 的数量每个 PRF 的每次突发的脉冲数 (PPB) (5)
最小值最大值最小值最大值
10.552001000110 (6)
20.5152001600115 (6)
30.51523004000125
4253020004000120
50.523004002/310 (6)
60.5240012002/315 (6)
雷达测试信号 5 和 6 是基于单脉冲的交错 PRF 雷达测试信号,这些信号使用 2 或 3 个不同的 PRF 值。对于雷达测试信号 5,选择的 PRF 值之间的差异应处于 20PPS 和 50PPS 之间。对于雷达测试信号 6,选择的 PRF 值之间的差异应处于 80PPS 和 400PPS 之间。
一个突发中的脉冲总数等于单个 PRF 的脉冲数乘以所使用的不同 PRF 的数量。
对于 CAC 和信道外 CAC 要求,在 5600MHz 至 5650MHz 频段内检测到的任何雷达测试信号的最小脉冲数(对于每个 PRF)应为 18。

表 6-15 展示了检测概率水平。

表 6-15 检测概率水平
参数检测概率 (Pd)(1)
标称带宽部分或全部处于 5600MHz 至 5650MHz 频段内的信道其他信道
CAC、信道外 CAC99.99%60%
服务监视60%60%
Pd 给出了每个模拟雷达突发的检测概率,表示在定义条件下的最低检测性能水平。因此,Pd 并不表示任何特定雷达在真实条件下的总体检测概率。